尘空法师
尘空法师(1908~1979年)是近代湖北的高僧。湖北荆门人,俗家姓王,名宗禹。十一岁时到当阳县玉泉寺,依福惠和尚剃度出家。出家后法名尘空,字演林。曾任普陀山方丈、灵隐寺住持、上天竺寺住持,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一九七九年七月十日圆寂,世寿七十二岁,僧腊六十二载、戒腊五十四年。遗骨火化后,骨灰运回荆门玉泉山寺建塔安葬。著述颇多,散见于《海潮音》杂志。
中文名 | 尘空法师 | 出生地 | 湖北省荆门县拾桥镇 |
别名 | 王宗禹 | 出生日期 | 1908年 |
玉泉寺
玉泉寺是历史名刹,相传三国时代,有一位普净和尚行脚至玉泉山,结茅为庵,坐禅修道,后人称之为普净庵。隋文帝开皇年间,晋王杨广在普净庵的旧址上,为智者大师建寺,名为玉泉寺。唐代武则天朝,北宗禅神秀大师曾驻锡于此,传授禅法。宋、明两朝曾予以扩建,当时的规模,志书上称有 ∶“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最盛时常住僧侣千馀人,为荆楚丛林之冠。
尘空法师,他家住拾桥镇唐坡村,世代以务农为业,以家庭贫穷之故,幼年间断断续的读过几年村塾。
一九一八年,尘空十一岁时,为父母送到当阳县玉泉山的玉泉寺,依福惠和尚剃度出家。
尘空在玉泉寺做小沙弥,他的师父福惠和尚慈悲,送他到学塾读书。在塾中读四书五经,受儒家传统教育。在学八年,奠定了他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一九二五年,尘空已十八岁,福慧和尚叫他到沙市章华寺受具足戒。圆戒后回到玉泉寺,研究经教,并时常到宜昌地区各寺院参访,如是者数年。
一九二九年,负笈湖北武昌,入武昌佛学院研究部受学。
一九三〇年武院研究部并入北平(北京)的柏林教理院,尘空到北平(北京)继续受学。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国难当头,华北经济受到打击,柏林教理院亦因经费困难,无以为继,翌年学生乃提前毕业,学院宣告停办。
尘空与同学苇舫等,随著在柏林教理院任教的法舫法师,于一九三二年回到武昌,在武昌佛学院的旧址上,成立了世界佛学苑图书馆。
九月,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法舫法师主持馆务,馆中设研究部,尘空、谈玄、苇舫、本光等是最早的一批研究员。
一九三三年,尘空应河南开封铁塔寺住持净严法师之邀,到河南开封的“河南佛学院”任教。
一年后又回到武院,参与《海潮音》的编辑工作。
一九三七年正月,他的师父福惠老和尚病危,尘空匆匆赶回玉泉寺探视,侍奉汤药,以尽孝思。福惠老和尚示寂,尘空料理后事,克尽孝道。未几,日寇侵华军兴,尘空到了四川重庆,参加了重庆的“僧侣救护队”,抢救日寇军机轰炸时受伤的军民,支援抗战。
一九三九年元月,太虚大师有云南之行,召尘空随侍。二月中旬,尘空随太虚大师到昆明,驻锡翠湖的云南省佛教会。太虚大师呈文军政、内政两部,呼吁保护中国寺庙财产,命尘空起草,大师审阅后寄发。五月,西康省康定县桑扎寺的“五明学院”开学,邀请太虚大师莅临,大师命尘空代表参加。重庆连续遭日寇军机“疲劳轰炸”,空袭昼夜不停,《海潮音》杂志无法按期出版。太虚大师命将《海潮音》杂志迁移到昆明出版,交由尘空负责编辑及印发事宜。
五月底,云南省佛教会召开第四届会员大会,并改选理监事。太虚大师当选为理事,并被理事会推举为理事长,尘空亦当选监事。这以后,尘空就在太虚大师身边,协助处理云南省佛教会会务,筹组“云南僧伽救护队”、筹备“慈济医院”;年底,太虚大师率领“中国佛教访问团”,访问东南亚及印度、锡兰诸国,尘空仍留在昆明。
一九四五年九月,日寇侵华战败,无条件投降。翌年初春,尘空法师回到他出家祖庭的当阳玉泉寺。他曾于寺内当家师及八堂首座共议,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整理玉泉寺,以光大祖庭道风。无奈与会者各持己见,尘空所拟出的《整理玉泉寺计画书》,无形中为众人搁置下来。他在玉泉寺住了一阵子,见事无可为,乃返回武昌佛学院,太虚大师尚在重庆,函嘱尘空即到南京,去接管莫愁路的普照寺,并主编《海潮音》月刊。
一九四六年四月,太虚大师复员抵达南京,驻锡毗卢寺,成立“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在毗卢寺办公,并命尘空担任整理委员会秘书,及协助接收汪伪政府时代的南京佛教会。
一九四七年的三月十二日,太虚大师在上海玉佛寺,为震华法师封龛说法时,中风旧疾复发。尘空法师闻讯,惊震不已,星夜赶赴上海侍疾。大师延至十七日下午示寂,四众弟子组织治丧会,尘空与大醒同为治丧处文书组成员,料理丧事。治丧事宜完毕后回到南京,尘空法师撰写了《虚大师病室日记》,以及《恸失导师》、《太虚大师行略》,《奉骨入仙记》等文章,发表在《海潮音》月刊上;五月,中国佛教会召开胜利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尘空法师出席参加,当选为中佛会驻京常务监事。
一九四八年,他在南京辞去一切职务,到普陀山双泉庵闭关,希望在修持上有所进益。在普陀山闭关的,除了他外,还有在百子堂闭关的寿冶老和尚,在妙峰庵闭关的妙善法师,山上僧侣称他们三位是“西方三圣”。
一九四九年,尘空法师留在普陀山。舟山群岛解放,十一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翌年定海县成立人民政府,普陀山隶属定海,尘空在普陀山协助地方人民政府,给当地僧尼分发救济粮,并带领山上前后寺的僧侣,开荒种植,农禅并重,希望做到自给自足,于是全山僧侣推他为普陀山方丈。
在一九五〇年,普陀山普济寺传戒,由他担任戒坛得戒和尚。
一九五二年,当选为普陀乡人民代表、定海县人民代表。
一九五三年受邀出席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
一九五六年当选浙江省第一届政协委员,以后连任三届。
一九五七年奉调出任西湖灵隐寺住持,普陀山全山两百五十多名僧侣,上书挽留他,没有留下来。尘空到杭州,并当选杭州佛教协会副会长;到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全国大会,当选为常务理事,以后连任三届。
尘空法师到了灵隐寺后,由于他是一个学者,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也不善协调人际关系。此时政策下令把全寺僧人的财务,都集中给住持管理,以致一些怕丢掉财物的人暗中和他作对,同时也有社会上的地头蛇之流,到寺中与他为难,这使他在工作上遭遇到很大的阻碍,好在他不慕虚名,不贪小利,对这些事澹然置之。后来有关部门安排,以大悲和尚到杭州住持灵隐寺,尘空改为上天竺寺住持。
一九六二年,尘空法师赴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全国代表大会时,会后被留在北京,为中国佛学院编写《中国佛教史讲义》。越二年后,以浙江方面催促,稿未竟而回杭州。
未久,到了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下半年,红卫兵到上竺寺“扫四旧”,把出家人赶出寺院,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住持也不能例外,把他由杭州遣送回湖北原籍,下放到荆门县塘坡村的老家参加劳动改造。
尘空法师在与族侄同住期间,也要参加劳动改造。他年老多病,但仍坚持出家人的本份,素食、早晚课诵不辏他以微薄的工资所得,购置一些儿童图书,设置了一处《尘空书橱》,供生产大队中的儿童阅读,如此捱过苦难的“十年浩劫”。
“十年浩劫”过去,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落实宗教政策,恢复宗教活动。尘空法师再度回到杭州,有关部门在浙江省文史馆给他安置了一个馆员的位置,月薪五十圆。他初回杭州的时候,浙江省统战部长接见了他,说他受了委屈,政府会补发他这些年的工资。唐山大地震发生未久,老和尚把补发的一万余圆工资,全部捐给唐山救灾了。
他回到杭州后,给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写了一封长信,提到了一些在家乡多年的生活及感想,也提供了一些佛教的兴革问题。老和尚在杭州期间,寄居在灵隐寺紫竹林的一间小房中,一床一桌,简单之至。这时的尘空法师,早年老友在世者已经不多,通信往还者仅有北京的巨赞、明真、正果等几个人而已。
一九七八年的十一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南下公干,特别到杭州灵隐寺去探视他,共进晚斋叙旧。尘空老病侵夺,不胜唏嘘。以后健康日益衰退,晚年患多发性骨髓癌,于一九七九年七月十日圆寂,世寿七十二岁,僧腊六十二载、戒腊五十四年。遗骨火化后,骨灰运回荆门玉泉山寺建塔安葬。
尘空法师追随太虚大师近二十年,著述颇多,散见于《海潮音》杂志,出版行世者有《普陀山小志》、《灵隐寺志》等;及论文《唯生论读后》、《成佛救世与革命救国》、《几点佛法的要义》、《胜利的回顾与前瞻》、《关于佛教徒组党问题》等,未印行者有《民国佛教纪年》等。
尘空是一位“学问僧”,他做学问一丝不苟,认真踏实。他的治学精神,深得先辈和同辈们的赞许。在武昌佛学院任图书馆管理员及庶务管理期间,他任劳任怨,负责认真,可谓忠于职守。后来在四川期间,他推动佛教改革,特别是在僧侣教育方面,希望培育出佛教改革的人才,以此深得太虚大师的青睐。
在他接编《海潮音》杂志之前,在日寇侵华期间,纸张涨价,销路困难,面临停刊边缘。尘空接办后,尽力以赴,力挽颓局,使《海潮音》月刊起死回生。
一九九四年,当阳玉泉寺住持明玉法师,为缅怀先德,将其生平行谊,勒石于玉泉山狮子口墓塔之前。
大安法师,俗名魏磊,出生于1959年3月,籍贯江西南昌。现在是净宗祖庭——江西庐山东林寺方丈、代住持、《净土》杂志主编、净宗研究生班导师。
耀一法师,释耀一,字来了,女,出生于1968年,俗名张家芳,祖籍四川成都,汉族,学历为研究生。耀一法师自幼能歌善舞,酷爱艺术,长大后考入艺术学校,学习六年。毕业后分配到四川艺术剧院,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因为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听闻佛法,即立出世之志。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音译乌帕沙玛比丘),为华人。为缅甸承续及传扬雷迪大师(Ven Ledi Sayadaw 1846-1923)禅法及道场系统之 BADDANTA ZAGARA BHIWUNTHA 长老的弟子,现为中华、美国“原始佛教会”及台湾内觉禅林、纽约内觉禅觉会、马来西亚等地的中道禅林
见辉法师,现任台湾首楞严国际佛学研修院教授师。法师多年来在台湾、中国、澳洲、大马和新加坡等地开讲戒律概论、楞严经、天台宗纲要、唯识概论、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金刚经、梵呗等。对经律论大有心得。
觉真法师简介: 觉真法师,江苏南通人,生于1933年。中文名:觉真法师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南通出生日期1933年 觉真法师,香港佛教联合会宗教事务监督,原香港佛教僧伽学院副院长,近十年来为长江商学院
妙善(佛教解释)妙善观音 三皇姑,原名妙善,春秋时期父城(今河南平顶山宝丰县父城)妙庄王与王后宝德之女,因有两个姐姐:妙音、妙缘,排行第三,故称“三皇姑”。妙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孝女,用自己的手、眼为
叶曼女士,原名刘世纶,1914年生,现年98岁,祖籍湖南,北大毕业,旅居美国洛杉矶,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幼承庭训,六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之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
广超法师,祖籍福建,居住新加坡,1980年礼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住持上宏下船老和尚为师,后参学期间在斯里兰卡得南传师承。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