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有云: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务加让三分之功。(人情反复:是指人的情绪欲望,反复变化无常。) 译解: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
《菜根谭》有云: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其气,气平则外横不侵。(降魔:降,降服。魔的本意是鬼,此处当修行障碍解。退听:指听本心的命令,又当不起作用解。驭横:控制强横无理的外物
《菜根谭》有云: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矣。(弟子:此处同子弟。匪人:泛指行为不正的人。嘉禾:指长得特别茂盛的稻谷。) 今解
宋朝安潜在蜀地当官时,并不管盗匪的事,蜀人都觉得很奇怪。 过了一阵子,安潜提出公库的款项,共一千五百缗,分别放在三个集市中,分别贴出告示说:能告发、逮捕盗贼一人,赏五百缗;告发、逮捕共犯的盗
《菜根谭》有云: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惟少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少事:指没有烦心的琐事。) 一个人的幸福没有比无忧心琐事可牵挂更为幸福的了,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
《菜根谭》有云: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治世:指太平盛世,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方:指品行端正。乱世:治世的对称。圆:没有棱
孟尝君被逐之后,又恢复相位,重回齐国。 谭拾子到边境去迎接,对孟尝君说:您会不会埋怨齐国的士大夫放逐您,而想杀人呢? 孟尝君说:会。 谭拾子说:有件事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个道理是必然的,你
孔子认为,人有两种最有益的快乐: 一是乐道人之善,真心钦赞别人的优点,存心厚道,惩恶扬善,会得到别人回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又能取人之长,培养自己; 二是有一帮真正的朋友,或聚会,或
古人讲究学以致用。一个读书人为了追求高深的学问,每天都兢兢业业地苦读,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固然很好,但不要忽略读书之外的潇洒趣味。 中国历史上有位女词人李清照,出身仕宦人家,从小爱读书、练字、
一次,子路盛装来见孔子。 孔子说:仲由,你这样衣冠楚楚,是什么原因呢?过去长江从岷山流出,开始在其发源地水流很小,只能浮起酒杯,流到大水的渡口,若不用两只船并列,不避开大风,就不能渡河,这不
凡是能合乎天理的大道,随时随地都摆在人们的面前供人行走,假如世人都能顺着这条光明的坦途前进,那么他们的前途自然是光明远大的。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楚国人士尹池为楚国出使到宋国去,宋相司城子
有位僧人问云门和尚:佛是什么? 云门回答道:干粪。 这则公案有许多种解释,本来清净之物而要求远离这一观念,却说佛是干粪一块,是污秽的没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说云门是为了打破僧俗一贯持有的有关佛
《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1] 之一。第一部汉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成为经书比《诗》《书》《礼》《乐》这四经为晚。李学勤先生强调:“我们不说《易》《春秋》的进入经的时间一定和《诗》《书》《礼》《乐》一样早,可是不会像很多人说的那么晚。因为他们认为《易》《春秋》之所以进入‘经’,是因为孔子晚年好《易》,他修《春秋》,后来《易》《春秋》才成为经。
原文: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履过:走过。典出《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里比喻经过危险境地。) 译文:要想追求那种金玉般纯
《菜根谭》有云: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邀:求取。与人:帮助别人,施恩于人。感德:感激他人恩德,据《诗经·小雅》篇: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释意:人生在世不必想
张良所以能成为千古良辅,被后世谋臣推崇备至,不仅在于他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佐刘邦创立西汉王朝,还在于他能因时制宜,适可而止,最后,既完成了预期的事业,功成名就,又在那充满悲剧的封建专制时代里
菜根谭名言名句 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
齐国大夫公行子到燕国去,路上遇见曾元,问:燕国的国君怎么样? 曾元说: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就轻视事业,轻视事业的人,就不求贤人帮助,没有贤人帮助,怎么能胜任国家大事呢?他只能像氐
《菜根谭》有云: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攻:攻击、指责。毋:不、无。恶:指缺点、过错、隐私。堪受:能否接受。)就是说:当责备别人的缺点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到他
菜根谭有云: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是指当人持有积极的心态时,即便是在极端的艰苦中,也能从中得到乐趣。 细细品味一下,人的一生不正是一段苦中作乐的
《菜根谭》有云: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治世:指太平盛世,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方:指品行端正。乱世:治世的对称。圆:没有棱
宋朝安潜在蜀地当官时,并不管盗匪的事,蜀人都觉得很奇怪。 过了一阵子,安潜提出公库的款项,共一千五百缗,分别放在三个集市中,分别贴出告示说:能告发、逮捕盗贼一人,赏五百缗;告发、逮捕共犯的盗
孔子的一生,碰了不少的壁,遇到了不少难堪事。孔子不是垂头丧气、潦倒颓唐,不是愤世嫉俗、怨天尤人。 孔子的做法是,一方面自己很执着,痴心不改,无怨无悔;另一方面又很宽厚平和,很乐天知命,对于各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