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颂讲记 演培法师 目 次 序 悬 论 一 本论作者小史 二 本论与婆沙的关系 三 本论与杂心的关系 四 本论的思想渊源 五 本论的组织次第 六 本论的价值与地位 七 本论的译者与释者 八 本论的论题略释 正 释 分别界品第一 分别根品第二 序 一 默 如 一大藏教的内容,大别为经
世亲论师是犍陀罗国人,到迦湿弥罗国学《大婆沙论》之后,回国即出要义,计六百颂,再送到迦湿弥罗,当时有部的悟入论师,以其有违正统的教义,要他为颂作释,世亲便作了释论,这便是《阿达磨俱舍论》(Abhidharmako′sa-′sa-srowa 以下略作《俱舍论》)。此论现尚存有梵文论疏,及西藏译的印度之注疏数种。中国近人演培法师作有《俱舍论颂讲记》
梵语:阿伯达玛够卡嘎热嘎 藏语:秋温波奏戒策累俄雪巴 汉意:对法藏颂 顶礼文殊童子!成熟二资菩提大果位,十力与四无畏狮座上,慈悲为众宣说有无漏,一切法理本师前敬礼。以头陀行功德增吉祥,郑重交付如来之补处,弥勒教法之中得解脱,结集对法迦叶前敬礼。
俱舍论略史及纲要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印度世亲菩萨所著。世亲菩萨最初是从一切有部出家,学习《大毗婆沙》等小乘部派佛学,因此常以小乘驳难大乘。后来吸收了一些经部的知见,对小乘就略觉不甚满意,从其所著小乘佛学代表作《俱舍论》中即可略窥端倪。适逢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9 册 No 1561 俱舍论实义疏 No 1561 [cf Nos 1558-1560] 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一(揔二万八千偈) 尊者悉地罗末底造(唐言安惠) 稽首薄伽众德山 稽首达磨大智海 稽首僧伽和合众 掣斯论主及吾师 我将萤耀助阳光 随力弘宣对法藏 为利群生法久
俱舍论史略及其价值 振宇 前言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佛灭后九百年(约公元400年间),北印度犍陀罗国的世亲菩萨所造。世亲菩萨是部派佛教末期佛学思想的进步者,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其出家于萨婆多部,后由其兄无著菩萨引导而转入大乘,大
论名:阿毗达磨俱舍论 著译者:世亲菩萨造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阿毗达磨俱舍论,梵名Abhidharmakosa。略称《俱舍论》。Kosa意译原为印度泛称之容器,世亲取其「能藏」之义,有消化异说,容为一藏之气概,「俱舍」具有箧藏和刀鞘之义,故意译《对法藏论》、《
俱舍论记卷
俱舍论疏
暂无简介
俱舍论颂讲记 演培法师 目 次 序 悬 论 一 本论作者小史 二 本论与婆沙的关系 三 本论与杂心的关系 四 本论的思想渊源 五 本论的组织次第 六 本论的价值与地位 七 本论的译者与释者 八 本论的论题略释 正 释 分别界品第一 分别根品第二 序 一 默 如 一大藏教的内容,大别为经
世亲论师是犍陀罗国人,到迦湿弥罗国学《大婆沙论》之后,回国即出要义,计六百颂,再送到迦湿弥罗,当时有部的悟入论师,以其有违正统的教义,要他为颂作释,世亲便作了释论,这便是《阿达磨俱舍论》(Abhidharmako′sa-′sa-srowa 以下略作《俱舍论》)。此论现尚存有梵文论疏,及西藏译的印度之注疏数种。中国近人演培法师作有《俱舍论颂讲记》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信仰大乘佛教时的著作。世亲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时北印度一带的有部学徒以迦湿弥罗地方的毗婆沙师为正宗。他们独尊《大毗婆沙论》,世亲起初也从而学习,后又采取当时比较进步的经部学说,作了一部含有批评毗婆沙师意味的通论有部学说之书
1 《阿毗达磨俱舍论》论名的涵义 阿毗汉译为对,达摩含义为法,俱舍汉译为藏,《阿毗达摩俱舍论》译成汉文就是《对法藏论》。对法是超世俗无漏智慧的另外一个名字。对有两种含义:一是对向涅槃,是指以因对果
佛教起源印度,那里潮湿闷热的环境令人难以支持长时间不间断的劳作,因而反而促使其产生了很多伟大的哲学家。静默修行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流,而佛教无疑是印度众多宗教当中,最具有思辨色彩的。佛教在印度原有的世界观基础上重新利用,构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组成,而这个世界的组成可以在世亲菩萨的著作《俱舍论》当中略觑一二。
自古以来,佛教学派繁多,但总不出于大、小二乘之别。就小乘教而言,在印度有二十部派之多,但可归纳为空、有二宗,传到中国,即成为代表空的成实,以及代表有的俱舍二宗。主张法体实有,三世恒存的《俱舍》
《阿毗达磨俱舍论》是释迦佛亲自授记、摄受眷属等方面首屈一指的世亲论师所撰著,属于小乘的论典范畴,主要诠示佛陀第一转四谛*轮的无垢甚深教义,其中蕴含有关初转*轮的佛经中所涉及到的大量名词、法相、类
梵语:阿伯达玛够卡嘎热嘎 藏语:秋温波奏戒策累俄雪巴 汉意:对法藏颂 顶礼文殊童子!成熟二资菩提大果位,十力与四无畏狮座上,慈悲为众宣说有无漏,一切法理本师前敬礼。以头陀行功德增吉祥,郑重交付如来之补处,弥勒教法之中得解脱,结集对法迦叶前敬礼。
佛教典籍简介:《俱舍论》 《俱舍论》 《俱舍论》,全称《阿毘达磨俱舍论》,又称《聪明论》。三十卷九品。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大师译。 据《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序载,世亲菩萨先于萨婆多部出家,学习彼
部派以来,佛教的文献有三种﹕即经(?utra)、律(Vinaya)、论(Abhidharma)合称为「三藏」(Tripitaka)。这里所讲之「论」,音译为「阿毘达磨」。阿毘(abhi)意为问与答之相对辩论;达磨(Dharma)意为法,当然是指佛法。因此,「阿毘达磨就是佛陀当时大弟子正式讨论佛陀教义之记录。既然是讨论佛陀的教义,所以也可以说是佛说的
今天我们把序文讲一下。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正议大夫持节诸军使晋州刺史贾曾撰 这本书就是阿毗达磨,阿毗达磨我们也讲过了,对法,或者广法、无比法。阿毗达磨是体裁,就是《俱舍论》的体裁属于
《俱舍论》云:由田意殊胜,及定召异熟,得永离地业,定召现法果。论中举出定召现世果报的三种情况: (一)对于殊胜的福田、功德田所作的业; (二)造业时发心非常猛厉; (三)指相似的现法受,
《俱舍论 世间品》对「缘起」对论 万金川 【写在前面】 严格说来,《俱舍论》并非笔者特别关注或格外锺爱的论典之一,因而主观片面的心得容或有之,至於谈到客观全盘的研究,则非吾之敢言。此处所以不揣浅陋而勇於见笑大方者,乃因缘於昔日初读奘师译本的若干段落之际,但觉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9 册 No 1561 俱舍论实义疏 No 1561 [cf Nos 1558-1560] 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一(揔二万八千偈) 尊者悉地罗末底造(唐言安惠) 稽首薄伽众德山 稽首达磨大智海 稽首僧伽和合众 掣斯论主及吾师 我将萤耀助阳光 随力弘宣对法藏 为利群生法久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