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锦囊玉函曾藏宝册矣梵语千字文斯其目也曩哲传言义净三藏之所撰也然旧籍之中援文才存全书久隐昔在东武偶摸一本而出败笥蠹简之余未能全矣顷年游洛幸得众本禅余考订粗复正策夐博达梵国之异闻大洗荡圣经之滞疑袭重秘惜独展眉矣顾其撰者之训人泛爱之所及而吾焉廋哉于是强繙函囊从事雕镂云时享保丁未之春建寅之望瑜伽乘沙门寂明书于洛东侨居。
老子化胡经 □□□□□□□□□□□止开之则约□□□□□□□□□□之始吾欲书之非笔□□□□体之无形可拟飘乎无外或沉或□□□□□□豪翳余止如响纪消若云除□□□□□□捕鱼比之于道不足称无深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大宋僧史略 卷上 大宋僧史略 (并序) 僧史略序 赞宁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出家杭之祥符。习南山律。著述毗尼。时谓律虎。赐号明义宗文。太平兴国三年。太宗闻其名。召对滋福殿
波斯教残经 (敦煌莫高窟藏本今归京师图书馆佚籍丛残十五) (残写经一卷前半已缺佚后半完好然无后题吾友临川李君证刚翊灼以其中专阐明明暗之旨证以景教三威蒙度赞有合处遂定为景教经典然考大祆摩尼与景教颇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 开元十九年六月八日大德拂多诞奉诏集贤院译 托化国土名号宗教第一 佛夷瑟德乌卢诜者(本国梵音也)译云光明使者。又号具智法王。亦谓摩尼光佛。即我光明大慧无上医王应化法身之异号也。
注进法相宗章疏 藏俊撰 妙法莲华经玄赞十卷(本末十八卷) 大乘基撰 同经音训一卷 同上 同经为为二章一卷 同上 同经科文一卷 同上 同经义决一卷 惠沼 同经摄释四卷(释玄赞本末合八卷) 朴杨寺
悉昙字记 (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 大唐山阴沙门智广撰 悉昙天竺文字也。西域记云。梵王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支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而中天竺特为详正。边裔殊俗兼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释氏要览 卷上 释氏要览序 功德主仙林住山坛主愚极宣德郎守尚书屯田员外郎上轻车都尉崔(育林) 撰 昔我佛。妙正三身。圆成四智。不泥洹而自证。运沤和以度人。敷显万法。指
唐梵文字 夫欲[辦-力+歹]识两国言音者须是师资相乘或是西国人亦须晓解悉昙童梵汉之语者或是博学君子欲得作学汉梵之语者悉昙文字五天音旨不出此途傅大瑜伽教千岁阿阇梨方傅流通此地并是中天音韵最密要文字
根本大和尚真迹策子等目录 合员三十帖 二十九帖有紫染绢表纸(廿五帖有外题五帖无外题一帖无表纸) 新译花严经一部四帖(每帖复各十卷但第四帖末有南天竺王进梵本经愿文) 右四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