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暂无简介
各位同学,我们今天开始来讲《宝积经》。《大宝积经》总共有一百二十卷,是唐代的菩提流志所翻译的。一百多卷《大宝积经》并不是全部都是菩提流志所翻译,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翻译的,加上他所翻译的二十七会,编撰在一起,总共有四十九会。所以我们讲《大宝积经》就是指四十九部的经集在一起。
这个地方讲到「菩萨摩诃萨」,「摩诃」是大的意思。大菩萨,就是不是单单发一个菩提心,菩萨是经过多生多劫累积了许许多多的功德,经常在听经闻法,修菩萨道,所以这些大菩萨就称为不退的菩萨。我们讲的「不退菩萨」,就叫做阿惟越致,在《弥陀经》里面就翻成阿毗跋致,简单讲「不退」。
接着我们就来讲菩萨的行相里面,来辨明菩萨的正道。正道,这是讲到我们怎么样认识真正的菩萨。先来讲到菩萨的四种错谬、荒谬。
上面所讲的菩萨有四错谬,现在我们讲到菩萨有四种正道了。第一个「于诸众生,其心平等」。这个是讲到行菩萨道的人,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等观一切众生冤亲平等。在《八大人觉经》里面就讲到这个问题,冤从亲起,冤亲要平等。
接着我们要讲的是菩萨修正行里面,什么是善知识?什么不是善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经文。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有良师益友,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好的同窗、好的同修,对我们的道业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怎么去寻找善知识、好的同窗道友呢?下面有四点值得我们注意的。
接着我们要讲的经文是真正的四种善知识。真实的善知识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般人会想,所谓的善知识大概就是三头六臂,长相好、福报大,但是这里讲的善知识不是这样子的。
接着我们讲到辨明菩萨的行相里边,有真实菩萨或者非真实的菩萨。这个地方让我们了解到,有些人穿著修道的衣服,看起来是像修道的人,可是徒有外表而不是真正的修道的人。那是为什么呢?
我们接着来看怎么样才是真实菩萨。第一个「能信解空,亦信业报」。在《中论》里面就有谈到这个问题。佛陀说这个空法,是「为离一切见,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接着我们要讲的是正行胜利,就是说修这种菩萨的正行以后,得到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第一个是得大藏。我们看经文:【复次,迦叶!菩萨有四大藏。何谓为四?若有菩萨值遇诸佛。能闻六波罗蜜及其义解。以无碍心视说法者。乐远离行,心无懈怠。迦叶!是为菩萨有四大藏。】讲到宝藏,一般人认为这个宝藏就是金银珠宝。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