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法师 惟贤法师

惟贤法师,四川蓬溪人,14岁入汉藏佛学院,深受太虚法师器重,佛学造诣深厚。年轻修炼时曾有论文著述,名播佛学界。50年代受政治运动冲击,入狱26年,饱受囹圄之难。狱中精进不息,深研佛典,同时改造思想,研修马列、毛泽东思想。80年代出狱为重庆慈云寺主持,广播佛法善缘。其苦难经历,俾使深悟恩师太虚法师“人生佛学”真谛。以其精深造诣布道、传戒于海内外丛林,深得广大佛界尊仰

  • 惟贤法师文章|
  • 惟贤法师讲解|
  • 惟贤法师入门|
  • 惟贤法师问答|
    •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惟贤法师答:一是把基本书学好,二是大部头的经论要深入学习。基本的有《五蕴》、《百法》、《八识规矩颂》、《二十颂》、《三十颂》,这是最基本的。最基本的都学不好,怎么进一步研究《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呢?那是不可能的。基础打好,进一步深入,才可以升堂入奥,这点很重要。 而最重要的,是在行上、唯识行上。唯识五位:资粮、加行、见道、修道、究竟。资粮位很重要,参访善知识,多闻熏习,修福修慧,必须要修。一个不能忏悔的人,一个不能礼佛的人,一个不能修止观的人(惟贤法师)

    • 如何去除世俗心理? 如何去除世俗心理?

      惟贤法师答:那就要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念头不死,法身不活。什么念头?为满足自己贪嗔痴所造作的一切。因此就要把万事看空,一切如幻如化,不贪名,不贪利,不为世俗情感所困,不要被自己的欲念牵着鼻子跑,要彻底放下,内心清净,不攀缘追求,一心为众生,那个世俗的心才死得了,否则藕断丝连,死灰复燃,理智被蒙敝,就产生烦恼和痛苦。 多生累劫的业障或许很深,你要修行,往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要处处来干扰你,但你要以百种忍耐心坚持,遇魔坚百忍以支持,修行历千难而(惟贤法师)

    • 什么叫即事而真? 什么叫即事而真?

      惟贤法师答:即事,事就包括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都是事。简单来说物质界、精神界的一切现象都叫做事。在事上了解到法性真如,如幻如化,当体即空,了解这个真理,悟到这个真理,叫即事而真。《楞严经》那个二十五圆通都叫即事而真,有些从水中开悟,有些从火中开悟,有些从地中开悟,有些从风中开悟,都是从事方面得到一种真理。《金刚经》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即事而真,一切有为法便是一切生灭法,去掉我执、法执,便可悟得真如。(惟贤法师)

    • 念佛与悲智兼修 念佛与悲智兼修

      念佛与悲智兼修 ——2000年5月21日于重庆慈云寺为遂宁广德寺长念念佛会歌咏队的开示——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难得的,这种精神很不错。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讲一讲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这个讲题是根据净土三经一论来讲的,净土(惟贤法师)

    • 建正法幢 摧破邪军 建正法幢 摧破邪军

      建正法幢 摧破邪军 (2001年4月3日) 我今天晚上的讲题名叫《建正法幢 摧破邪军》。为什么要讲这个题?近二十年来,迷信活动逐步增加,特别是出现气功热,这五花八门的气功,以气功为名出现一些异端邪说,其中特别显著的就是*轮功,不单是扰乱了正法,而且破坏了宗教秩(惟贤法师)

    • 亲戚中有人是从事养鸡卖鸡行业的,应如何办呢? 亲戚中有人是从事养鸡卖鸡行业的,应如何办呢?

      惟贤法师答:从事养鸡、养鸭、养猪这种行业,那是迫于生计、不得已的职业。最好找到正确的、不杀生的职业,然后转业。你转了业嘛,一样可以维持生活,不一定要靠养鸡、养鸭、养猪来维持生活,最好是转业。(惟贤法师)

    • 坚决声讨“*轮功”邪教的反动罪行 坚决声讨“*轮功”邪教的反动罪行

      坚决声讨“*轮功”邪教的反动罪行 ——在纪念中央制定(91)6号文件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01年) 新年伊始,市委统战部集会纪念中央制定(91)6号文件十周年,意义非常深远。回顾十年来我国政通人和,经济文化建设飞跃发展,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综合国力显著增(惟贤法师)

    • 道家修成仙,佛家修成佛。那么道家就永远修不成佛吗? 道家修成仙,佛家修成佛。那么道家就永远修不成佛吗?

      惟贤法师答:那也不是,看他发心转不转过来。道家是一种天人境界,一般就是神仙境界,逍遥自在。佛家是一种由解脱境界到菩萨境界,不但要解脱自己的身心烦恼,还要以大悲心救苦救难,救人救世,净化世界,这个境界就高。(惟贤法师)

    • 我们人界,用嘴说话来进行交流,无色界中的众生怎么交流呢? 我们人界,用嘴说话来进行交流,无色界中的众生怎么交流呢?

      惟贤法师答:他是以定心来缩短语言的距离,可以交流,就看定力的深浅。比如色界,它有定,它是有形的;无色界有定,它又是无形的,但都离不开意识,意识很广大,但是真正到了非想非非想天,他虽然是达到无想了,但他生命的细相还存在,也就是说,那个阿赖耶识的我还存在。(惟贤法师)

    上一页 1.. 17 18 19 20 下一页20转到
    • 惟贤法师:《心经》讲记 惟贤法师:《心经》讲记

        一、释经题《心经》的全名叫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是印度语,汉译为“智慧”,不同于凡夫的世智辨聪,指的是“无我慧,”即“人无我慧”和“法无我慧”。“人无我”是指对所谓主观上的东西不起执着,“法无我”是指对主观所对待的一切客观现象了了分明,不起执着。(惟贤法师)

    • 《华严经》要义 - 惟贤法师 《华严经》要义 - 惟贤法师

      暂无简介(惟贤法师)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讲于上海玉佛寺)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讲于上海玉佛寺)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2004年9月19-25日讲于上海玉佛寺)  (壹)缘起  各位师父们、居士们:  今天是上海玉佛寺举行第三届觉群佛教文化周的第一天,我承蒙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的邀请,来这里讲《佛说(惟贤法师)

    • 惟贤法师讲解《法华经要义》 惟贤法师讲解《法华经要义》

      暂无简介(惟贤法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农历九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成道纪念日,慈云寺举办这个观音法会是数十年来的第一次,在全川也是第一次。今天因缘很殊胜,在座的有出家众,也有在家众,能够有缘参加这次盛会确实是很难得的。这里边有的居士已是年逾八十,他们的热诚的确很令人感动啊!(惟贤法师)

    • 楞严大义 楞严大义

      引言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举行七天的楞严法会。楞严法会很重要,在这七天里,要进行诵经、讲经、拜忏、供天、放焰口等法事,其中诵《楞严经》和讲《楞严经》非常重要,希望大家用心读诵,专心听讲。(惟贤法师)

    • 打坐时该怎么观想 打坐时该怎么观想

      打坐中如何观想? 答:在打坐中要做到三结合:念佛、观想、数息。你从一数到一百,心静下来之后你就做光明想,想佛。光明照到自己,照到自己的六亲眷属、大地众生,乃至三途:地狱、饿鬼、畜牲,光明遍照。光明遍照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境界了,这个境界大得很,也就是《华(惟贤法师)

    • 大般若经要义 大般若经要义

        一、般若经的功用  修习《大般若经》功用很大,能够开智慧、除无明、降天魔。一切妖魔鬼怪,在般若宝镜面前,都会被照得通览无余、清清楚楚,因而它们只有逃避,而不敢行恼害之事。修习般若,有无边无际的(惟贤法师)

    • 唯识要义解说 唯识要义解说

        一、唯识之义  唯识者,据《成唯识论述记》云:唯谓简别,遮无外境,识谓能了,诠有内心。此指外境非实有,内识非虚无,非有非无,名曰中道。外实为增益执,内无为损减执,双遣二执故,方是唯识中道之义。(惟贤法师)

    • 《心经》上的究竟涅槃是什么意思? 《心经》上的究竟涅槃是什么意思?

        惟贤法师答: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从认识论来讲是缘起性空的诸法实相;从行为论来讲就是要以大悲大智的无我精神修菩萨行。般若的总纲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能这样做就是菩萨。不离相就会有执著,有很多分别对待,因此生起计较、爱憎、种种差别、种种烦恼,轮转生死。(惟贤法师)

    • 打坐时怎么观想? 打坐时怎么观想?

        在打坐中要做到三结合:念佛、观想、数息。你从一数到一百,心静下来之后你就做光明想,想佛。光明照到自己,照到自己的六亲眷属、大地众生,乃至三途:地狱、饿鬼、畜牲,光明遍照。光明遍照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境界了,这个境界大得很,也就是《华严经》讲的境界,在这中间,你不要着相,顺其自然,一直念下去,观想下去,久而久之心静下来了,心静就定,有定就有慧,有慧慢慢就悟了。但是不要求急,像弹琴一样,弹得过于急了就容易断,慢了就听不出声调,要缓缓的,平平和和的。你要是这样用功啊,对身体很好,心里也越来越安(惟贤法师)

    • 惟贤法师:《金刚经》精义 惟贤法师:《金刚经》精义

        《金刚经》为《大般若经》的精华,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多字,但是已经涵括修行要旨,体现了真空妙有的佛法中道思想。现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一、《金刚经》的宗趣  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第一、离一切相;第二、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就是要有空慧(真空的智慧),就是性空无我。修一切善就是要有大悲心,包括五戒十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惟贤法师)

    • 《坛经》的“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如何理解? 《坛经》的“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六祖坛经》中“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这个就是止观双运。止观不能分开,定慧不能分开。当你在静中,一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么就是慧。在一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时候,消灭了一切妄想、虚妄、分别,这就是定。这是不能分开的,要止观双运。(惟贤法师)

    • “法”在佛教中有哪些含义? “法”在佛教中有哪些含义?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木有花草树木的自体性相,一切 (惟贤法师)

    • 佛教的人生观是什么?四念住 佛教的人生观是什么?四念住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作为学佛的人,如果没有这个观点,信仰就建立不起来,道心不够稳定。“观身不净”,要经常观察自己的五蕴身是不干净的,是脆弱的、变化的,所以不要围着这个色壳子整天打转转,贪这贪那。(惟贤法师)

    • 什么叫明心见性? 什么叫明心见性?

        佛法的中心,特别是禅宗来讲,就是说要把心地打扫干净,心才明,心明就可以见性,即本性,禅宗叫本来面目,也叫做法性、如来性,这是众生本有的佛性,叫明心见性。如何晓得是明心见性的人呢?(惟贤法师)

    • 《心经》里的究竟涅槃是什么意思? 《心经》里的究竟涅槃是什么意思?

        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从认识论来讲是缘起性空的诸法实相;从行为论来讲就是要以大悲大智的无我精神修菩萨行。般若的总纲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能这样做就是菩萨。不离相就会有执著,有很多分别对待,因此生起计较、爱憎、种种差(惟贤法师)

    • 何谓五俱意识? 何谓五俱意识?

      惟贤法师答:第六识分五俱意识、散位意识、独头意识。其中,与前五识同时生起的意识,叫五俱意识。假如这个五俱意识没有生起来,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就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普通凡夫境界的意识,处处有我执在里面,难免为境所转;而菩萨境界的意识,去掉了我执,就转化(惟贤法师)

    • 《玉历宝钞》这本书的危害有多大? 《玉历宝钞》这本书的危害有多大?

      惟贤法师答:《玉历宝钞》主要是宣传十殿,什么都是决定的。把人和事物看成呆板的、不变的,做了某种事情受某种果,永世不得翻身。在佛法来讲,命由心造,运由心转,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做了错事,在你没受报应前你能转过来,把那个缘转变过来,就可以重罪轻受,就不是那么呆板了,这个很重要。它专门宣传那个报应,说得太呆板了,成了定命论。命不能转,这个与佛家因果道理是相反的。佛法讲心能造业、心能转业,要懂这个道理。(惟贤法师)

    • 父亲去世,已诵3个月地藏经回向,还要诵多久? 父亲去世,已诵3个月地藏经回向,还要诵多久?

        惟贤法师答:诵好久要看你自己的功夫怎么样,不要过急,也不要过缓,平平和和的来。《地藏经》是一部报恩经,地藏菩萨由报母恩到发愿报众生恩,尽大孝,要学这个精神。你父亲去世了,你能诵《地藏经》回向就是报父恩,能够回向众生,利乐有情,达到超度就是真的报恩,这个很好啊!不管是诵《地藏经》还是《无量寿经》,以及其它大乘经典(惟贤法师)

    • 发誓每天诵一遍法华经,因工作忙中断该怎么办? 发誓每天诵一遍法华经,因工作忙中断该怎么办?

        经上说,诵二十一天《法华经》就可以见普贤菩萨,我发誓每天诵一遍,但是因为工作太忙,诵一遍又需要五个小时,就中断了,怎么办呢?怎样诵读加持力才大呢?(惟贤法师)

    • 如何理解《金刚经》上说的“一合相即是不可说”? 如何理解《金刚经》上说的“一合相即是不可说”?

        这个一合相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大地微尘成为一个大世界,这个大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啊,它是由微尘的观点到世界的观点,是个抽象的东西,抽象的东西那是不可以说的;另外一个解释呢,就是说一切法与真如相合,不可以变易,但是这个理必须要证真如,要亲证,但凡夫不知晓,执事废理,把它当成事情来看,事情就不能代表真心嘛,真心怎么能够与十(惟贤法师)

    • 在家居士读《维摩诘经》有什么帮助? 在家居士读《维摩诘经》有什么帮助?

      惟贤法师答:有帮助。《维摩诘经》主要是说明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讲不二法门。什么叫不二呢?一切平等,从整体看不要分别取相。众生就是执着取相,执着富贵、贫贱呀,老幼、尊卑、男女呀等等。执着相就有区别、差别了,就有烦恼斗争。《维摩诘经》是个智慧的经典,讲的是不二法门。(惟贤法师)

    • 晚上读《地藏经》时感到一些怪事发生,该怎么办? 晚上读《地藏经》时感到一些怪事发生,该怎么办?

        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不要执著,也不要害怕,要有平等对待的思想。你白天念佛,晚上念佛,这个念佛的思想一直要保持。保持住,你就不会惊,纵然有邪气,邪不胜正,他战胜不了你。最重要的要保持正念、正定,时时刻刻菩萨都在我的身旁,时时刻刻我的身旁都有光明。你做这种观想的话,一切邪魔、鬼怪、阴气都侵犯不了你。这个要注意啊,不然(惟贤法师)

    • 华严经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有没有次第? 华严经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有没有次第?

        这个还是有次第的。比如说十信阶段,以信为主,建立信念;十住阶段就以保持正念为主,住于正念;十行就是付诸行动,结合救度众生的广大行,这中间还是有次第,各有所长。若不能建立正信,怎么能够严守戒律、并能发悲心度众生?不可能的。(惟贤法师)

    • 日本侵略中国,如是恶因引起,为何不默默地承受这个果报? 日本侵略中国,如是恶因引起,为何不默默地承受这个果报?

      惟贤法师答:日本人侵略中国,这是它造的恶因,责任在于日本人。这一点我要跟大家介绍一下,也可能好多人不知道。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是日本人侵略中国的开始。这个时候,太虚大师正在庐山,他当时就发表言论,指出日本人这一举动,违背大乘佛教缘生无我,众生平等的精神。(惟贤法师)

    • 惟贤长老与弟子就学习楞严经的精采对答 惟贤长老与弟子就学习楞严经的精采对答

        2009年11月12日,惟贤长老在深圳参加“本焕长老105岁寿诞庆祝典礼”后,于弟子正恩家暂住。时,三学读书会深圳负责人正住居士前来拜见恩师,因正住从1993年开始研习《楞严经》,且从2005年开始于每周日组织“楞严经共修法会”,于是便有了下面师徒二人的精采对答。(惟贤法师)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