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的意义(一) 修行就是澄清当前这一念心, 这念心澄清之后,具足无量的智慧神通妙用, 即能大机大用, 不仅自受无穷的利益,更能利益一切众生。 「三关」是禅宗的专有名词,也是修行证悟的一种过程。禅修的目的就是要开悟。悟什么呢?就是悟心,心即是道,契悟
心净佛土净 这念心觉悟了就是菩萨, 菩萨觉悟到最高境界,就是佛。 佛是最圆满的境界。 为什么众生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皆不相同?因为众生的起心动念不一样,有善念、恶念,净念等,千差万别,其果报也就完全不同。所以世界上,没有两个形象完全相同的人,
因缘果报与命运关系之介说(一) 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命运, 都希望自己的命运是无诸障碍、大富大贵的。 而要如何才能 使自己的命运光明、富贵呢? 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命运,都希望自己的命运是无诸障碍、大富大贵的。而要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命运光明、富贵呢?就
解脱生死之意义(一) 在佛法看来,自杀是没办法得到真正解脱的, 因为自杀的人,心念上始终是痛苦的, 这种痛苦会延续到死后, 乃至于下一世。 修行学佛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解脱生死。「解脱」的意义是什么﹖「生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必须要了解。 一般人心当中的烦
光明人生的灯塔─正知正见(一) 「正知正见」也可以说是正确的人生观, 佛法告诉我们, 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才不会迷失。 一般对佛法认知不清楚的人,总认为佛法是浩瀚、艰深、玄奥难懂的,所讲的道理与现实生活是不相干、脱节的,这种认知是极不正确的,佛陀所讲的
智慧的信仰─正信(一) 有了正信的人,生命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充实, 所以正信的佛教不迷信、不邪信。 「正信的佛教」不是迷信,更不是邪信,它是透过智慧、慈悲、定力所产生的信仰,这样的信仰,心恒常在安定中,即是正信的佛教。正信也有其层次: (一)初信:刚刚学
禅与智慧人生(一) 必须要有「正知正见」,也就是「正确的人生观」, 才能安稳的踏上人生大道, 行为有了准绳可依,才不致于迷失, 社会也因此而得以安定祥和。 当人出生以后,不祇要面对生存的问题,还要面对社会与人群,这谁都难以避免,毕竟人是群体的动物。人生的
发菩提心(一) 于自由时报89.05.16 (二)刊载 佛法八万四千个法门,都是加行,目的皆在使我们发起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道。因为加功用行---持戒、修善、忏悔、诵经、持咒、三皈…等,都是修行的初门,经过这些初门,业障减轻了,要进一步向上提升,就要发菩提心。 华严经
感应法门、方便法门与究竟法门(一) 于自由时报89.07.20 (四)刊载 佛法中,修行的法门,可略分为三种:第一、感应法门,第二、方便法门,第三、究竟法门。无论是在家或出家,如果不知道这些道理,这一生就不容易契悟佛法。 何谓感应法门?就是刚开始修行学佛,希望佛菩
随顺觉性(一) 何谓知识 于自由时报89.09.26(二)刊载 所谓知识,是后天学来的,例如医学、哲学、文学、科学……等种种学问与道理。这些只要用功去学习,或是自己用功读书、或是老师教授所得、或是个人经验累积所产生、或是思考所得的道理,这一生,从幼稚园到小学
助念安心 超脱生死(一) 助念的意义 于自由时报89.12.14(四)刊载 「助念」,助是帮助,念是正念,助念就是帮助临终的人提起正念。一个人临终时,地、水、火、风四大开始分散,犹如乌龟活生生被剥壳般的痛苦,同时会看到种种恐怖的境界而心生惊慌,神识渺渺茫茫,不知
十牛图颂(一) 十牛图颂的意义 于自由时报89.12.28(四)刊载 「牛」,是譬喻这念心,凡夫的这念心, 犹如一头牛般,有牛脾气,很难调伏。 「十牛」,是一种譬喻;「图」,就是图说;「颂」,就是用偈颂的方式,说明十牛图的含义及其中的道理。 「牛」,是譬喻这念心,凡夫的
自立法师(1927年~2010)民国江苏泰县人。号乘如。毕业于杭州武林佛学院。民国三十八年(1949)来台亲近慈航法师,并受记于慈老门下。四十六年(1957)应菲律宾马尼拉隐秀寺清和姑之请,担任该寺导师及普贤学校之佛学导师,自是宏法于菲国。自立法师长于诗文,尝创办慈航季刊,并以“若水”为笔名,发表新诗于各报刊。
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慧济禅寺监院,浙江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协会八代会代表。天台正宗第46世传人、临济正宗第46世传人。199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8年于安徽合肥明教寺出家,2001年参学普陀山至今。著有个人佛学随笔集《云在青天水在瓶》。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夫诸法实相,本自如如,无无明,亦无非无明,无法性,亦无非法性,奚必待破而始见?乃众生拘于习气,妄自思议,而初研教理者,又非如是不足以开悟,故随宜而申其说。
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棒喝,亦是一期方便,为人抽钉拔锲,解粘去缚而已,皆破执之具也
学佛所应修学的法门,不出戒定慧三增上学;而比此三学更根本的要素,就是具足信心。因信心是从信解而成立的,不论在家或出家,若对佛法有真正的认识,便会产生恭敬诚挚的信心。由此信心,才可把佛法接受过来而依之修学。故佛法的基础在戒定慧三学,而比三学更要的条件,
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执心外有法,成邪知邪见。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那!”州于言下悟理。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而其寂照真常之本体,仍然如故,毫无损失。以故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悯其业障深重,不能直复本体,故以种种方便,令种善根,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实顿渐四字,然后再论念佛参禅之为权为实为顿为渐,则可了无疑义矣。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