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凯法师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圣凯法师 【提要】 宋明理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秦汉之后的“新儒学”,主要在于融佛、道思想于儒学之中,从而丰富并深化了儒家文化的内涵。有关佛教对宋代理学的影响,前贤大都是从具体的佛教宗派如禅宗及华严宗方面加以研究,本

  • 玄奘与摄论学派

    玄奘与摄论学派 圣凯法师 一、玄奘初期游学与摄论学派 瑜伽行派的唯识学传入中国,以三大翻译家──菩提流支、真谛、玄奘为中心,从而形成地论学派、摄论学派、唯识宗⑴,前二者称为“旧译”,后者称为“新译”。从唯识思想来看,摄论学派祖述无著、世亲之学而推

  • 佛教的闭关

    佛教的闭关 圣凯法师 闭关,又称掩关,这个名词和风气在印度没有,中国也是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闭关可能渊源于西藏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当喇嘛随着蒙古王朝到了中国内地,闭关方式也日渐风行。《禅林象器笺》中说:“自入元,始有闭

  • 八指头陀寄禅和尚

    八指头陀寄禅和尚 圣凯法师 一 天童寺为宁波市太白山的古刹,为禅宗著名的道

  • 南北朝佛教的社邑与慈善事业

    南北朝佛教的社邑与慈善事业 圣凯法师 来源: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论文集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土信仰呈多元化的特点,但是缺乏共同性的信仰对象。以祭礼为例,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存在等级秩序,地位不同,祭祀对象有别。即使祖先的祭祀是遍行天下,但是仍然千差万

  • 月西法师传略

    月西法师传略 圣凯法师 月西法师(1915-1993),浙江温岭新河区铁场村人氏,俗姓高,名祥麟,昆季四人,排行三,生于民国乙卯十一月二十九日。十一岁,从苏州定光寺静安上人剃度出家。十三岁,受沙弥戒,侍奉师尊起居,修习出家仪规。十四岁,考入福建厦门南普陀佛学院就

  • 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

    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 圣凯法师 内容提要:1931年,梅光羲在《海潮音》发表了《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引发时新旧唯识的论争。梅光羲以安慧、真谛之学为“过渡唯识学”,护法则是唯识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太虚则以菩提流支所传译为“泛世亲学”,真谛则误传了世亲

  •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大观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大观 圣凯法师 水陆法会,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会”,又称为“水陆道

  • 南北朝政权推动了舍利信仰的流行

    南北朝政权推动了舍利信仰的流行 圣凯法师 一、梁武帝与舍利信仰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舍利信仰曾经是构成中古的政治、社会图像中重要的成份之一。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僧人便开始用舍利的奇迹示现,来说服帝王信服。《高僧传》记载,康僧会来到建业,孙权认为汉明

  • 心镜与心鉴——宁波七塔寺开山祖师考

    心镜与心鉴——宁波七塔寺开山祖师考 圣凯法师 关于宁波七塔寺开山祖师心镜禅师,七塔寺内现在仍然保存有心镜禅师舍利塔,塔高一公尺二十,塔座方形,高一公尺,上刻“唐勅赐心镜禅师真身舍利塔”十二字,上款“大清光绪丙午”,下款“住持慈云重修”其下碑文多漫漶

  • 同在与缺失——印度朝圣之旅的感悟

    同在与缺失——印度朝圣之旅的感悟 圣凯法师 印度———恒河、灵鹫山、舍卫国、王舍城……无数熟悉的地名构成一幅美丽的地图,镶嵌在脑海的深处。绵延数千年的文明,高速发达的现代经济,车顶上坐满了人的公共汽车,种种表象在重重叠叠地不断拼凑着她的形象。近

  • 论中国佛教对生产作务态度的转变

    论中国佛教对生产作务态度的转变 圣凯法师 序论 荷兰许理和先生曾经指出,佛教在中国并不是一种思想模式或哲学体系,而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高度纪律化的行为方式,它被认为能藉此解脱生死轮回,适合于封闭而独立的宗教组织即僧伽的成员信受奉行[1]。所以,

上一页 1.. 4 5 6 ..13 下一页13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