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
  • 有人用功修行与精进办佛事,可是业障不断现前,是不是所学方法不对所致?

    如本法师答:不完全如此,除了修行方法不正确或办佛事有误之外,往往还有往昔无量劫前所造的业因(梵语karmahetu)所导致,因此,业障频频现前,堵不

  • 佛经常说死亡后有六道轮回,自古至今,有何人可见证?

    如本法师答:人的精神界(俗称灵魂)是无形无相的,若以有形有相的东西欲测无形无相的精神界,甚难可得,虽是难以见证,但深入理会,必有个著落处,毕竟,善根成熟也能体验轮回之事,人是由精神与物质两者和合,而成完整的生命体,缺一不可,有肉体无精神(俗称灵魂)

  • 请僧宝施放焰口时,死亡的祖先是否实际有领受到?

    如本法师答:当人死亡之后,快则瞬间即往生他道,慢则七七日,也就是四十九天即可投胎转世,随各人业报而受生,业报有轻重,感召的业果也就千差万别了,死亡的祖先若已超过四十九天,早已随业而投胎转世,如此一来,不知道要超度谁?领受的机会渺小至极,愿仁者思量!思量!莫陷入迷信的圈套

  • 佛教徒生病,请医生看病服药是否徒劳?

    如本法师答:不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无非是因果(梵语hetuphala)所成,生病之例亦不外乎因果,然因果有远报与近报之别,病情由来亦千差万别,但不外乎生理病与业障病两种;若生理病而言,大体上由精神与四大不调所导致,找医师或多或少可疗愈,这种生理病须要找医师看病

  • 学佛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

    如本法师答: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善知识能懂得世法与出世间法融通无碍,若亲近善知识可引导我们走出三界的窠臼,由迷而悟,由苦而乐,由凡而入圣,因而证悟菩提,免受六道沉沦之苦。因为善知识是世间的大明灯,是六道众生的导师,是苦海中的宝筏,善知识是痛苦中的甘露,是转凡入圣的大法将,若欲赞叹善知识之功德,穷劫不能

  •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才能解脱吗?不出家能得到解脱吗?

    如本法师答:解脱(梵语vimoksa),意谓解放,指由烦恼束缚中解放,而超脱迷苦之境地。信仰佛教不一定非出家不可,也不一定出家才能解脱,只是条件的优劣有别,环境有别。出家不精进菩提,证道难也;若肯勇猛向道,无种种束缚,条件具足,证道指日可望。

  • 到佛寺请法,须要具备什么礼节?

    如本法师答:家有家规,社会有社会规章,国家有国家宪政,佛寺有佛寺之礼仪,若欲请法亦必依礼仪行事,不得马虎了事,若不依法请法,易生起慢法慢僧慢佛之过失。 所谓:诚于中,形于外。主敬存诚于内心,理办到了;礼节仪式不可废,事办到了,里外一致,理事不二,请法之礼仪亦复如是。 佛陀时代,佛弟子欲请法,首先绕佛三匝,而后顶礼佛陀三拜,心存主敬,长跪合掌,接著就是发问佛法,佛陀就一一阐述解答,讲述圆满,佛弟子应行感恩之念,向佛陀行三顶礼之仪,而后退下,依教奉行。过去佛行化皆如此一般,现在佛

  • “发心”二字,是什么意思?

    如本法师答:所谓发心者,就是启发未发之心,令心生起,是名发心。指发愿求无上菩提之心,发菩提心之略称。即发起求解脱苦难,往生净土或成佛之愿望。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乃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之良田,发此心,勤行精进,以速证无上菩提。

  • 本人最喜欢学佛,可是时冷时热,怎么办?

    如本法师答:本人最喜欢学佛,可是时冷时热,怎么办? 凡夫(梵语prthagjana)在因地学佛的过程,道心往往不易坚固,如空中的羽毛,随风飘动,无有定处,时冷时热,这是很正常的情况,若遇到这种现象,更应该抖擞精神勇猛精进,凡夫在因地修行是应该带有勉强的意愿,因为懈怠的习气已经无量劫以来就本有了,若不带勉强的意志力,始终易被懈怠之心所蒙蔽,因而不得自知,甚至知而无法前进。 我们在修行学佛的历程,应该在正见方面先矫正,若能正见人生与宇宙的真相之后,必能从行为方面逐渐改善,日益净化与升

  • 出家人已不重名利了,为何还要盖那么大的佛寺?

    如本法师答:佛寺盖得庄严(梵语vyuha)而广大,若能广度无量众生,盖大寺又何妨?若不度众生,又不弘法,亦不修行,盖雄壮的佛寺,的确有劳累十方信众之财;出家人若能不重名利,盖大佛寺,依此而广行度众,弘法利生,代佛宣化,普令大地有情,因迷而悟,因悟而证,是名功德无量!

  • 做人心好就好了,又何必学佛呢?

    如本法师答:世俗(梵语samvrti)之辈,往往如是说,乍听之下,似乎有道理,但仔细思惟一番,却酝酿无限错谬,此话如何而说呢?因为心好就好了,那么,心好是以何种心为标准呢?我们放眼看天下的一般人,嘴巴说心好就好了,何必学佛!但嘴巴还再吃众生肉;嘴巴说心好就好了,何必学佛!但嘴巴亦然再说谎话;嘴巴说心好就好了,何必学佛!但是身体依旧杀盗淫,如此一来,岂不是无稽之谈,隐瞒别人欺骗自己了吗? 再深入的探究一番,做人果然心地好也是好,做天人心地也是好,做声闻(梵语sravaka)心地也是好,做缘觉(

  • 为何每翻起经书想阅读时,马上想睡觉?

    问: 为何每翻起经书想阅读时,马上想睡觉? 如本法师答: 经书所阐扬的是真理,解脱之道,众生不易相应,生涩贫乏故,如路面砂砾荆棘,坎坷难行;众生无量劫以来与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相应成习,背觉合尘,六道轮回走得很光滑,闭上眼睛也不会走错方向,易于相应,是故,翻起经书就想睡觉。

上一页 1.. 4 5 6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