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
  • 常常发现一些人,总问些与生死开悟不相干的问题,有什么好处?

    如本法师答:若真有疑难,是该发问的,由问而得到如实真相,因而破迷启悟,这是好现象的,值得赞叹与嘉许。 佛门有句名言: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 修福报与修道,到底有何差别?

    如本法师答:修福报是圆满佛道部分之一,不能代表佛道的全体,因为修福报而不修智慧,始终无法出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之外,固然能得人天之大富大贵,亦免不了受善恶之业所牵缠,控制得三界不得出,三业致使自己身不由己,随其摆布故。 不修道就没话说,一旦要修行,福报是应该修,智慧(梵语jnana)亦不可或缺,何以故?有福无智成颠倒,有智无福成烦恼,是故,福智应双管齐下,相得益彰,不得偏失一边。 尽管努力勤修福报,但不修智慧来破烦恼,净化业障,穷尽来生罪亦存在,因为福报不能灭罪,灭罪有灭罪

  •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是真的吗?

    如本法师答:诸佛不妄语,妄语非真佛,佛陀彻始至终,从未对众生说过妄语,反而悲心彻骨循循诱导我们踏上解脱之道,共证菩提(梵语bodhi),住大涅槃,岂会妄语之有。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道道地地有实质之理,何以故?有佛念即无妄念,有妄念即无佛念,佛念与妄念不得同时存在;念佛(梵语buddhanusmrti)当下自性清净,无有造业故,身口意三业清净,得无量功德,福报日增,诸佛赞叹;若无念佛,则妄念纷飞,若起邪念(三毒),当下岂不是造业闯祸了吗?这么闯祸(杀盗淫妄酒)之下,一切罪业(因果)何止河沙之多! 如上

  • 佛教中常听到八正道,八正道是什么意思?

    如本法师答:八正道(梵语aryastangikamarga),八种求趣涅槃之道。八正道是小乘教法中,归纳于三十七道品中的其中八种修行法则,是通达圣者的道法,随后大乘佛法亦加以圆融发扬之。何谓八正道呢?今分别叙述如下: 八正道: 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 二、正思惟:即正确的思考。 三、正语:即正当的言语。 四、正业:即正当的行为。 五、正命:正当的职业。 六、正精进:即正当的努力。 七、正 念:即正确的观念。 八、正 定:即正确的禅定。

  • 佛教徒应持何种态度来赚钱谋生?

    如本法师答:赚钱谋生方法颇多,依佛教启示我们的准则,就是不应违失因果(梵语hetuphala)、道德、造恶业之下即可,在谋求而得之财产,这前后阶段,不伤害他人、团体、社会、国家,禀持这种正念而谋生赚钱,即是正当的行为,正当的职业。

  • 如何能使佛号于二六时中不间断,有何方法?

    如本法师答:修净土法门之行者,其根机亦有深浅高低,不能一概而论,故其法门亦随之而广,欲令佛号二六时中不间断,这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因缘,因为人心散乱,其因素极多,毕竟,各人的业因(梵语karmahetu)、业缘、业果皆不同,又加上各人的思想、背景、教育、环境、习性亦皆有异,在这种情况之下,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所须要的法药也就有所不同了。 若欲佛号于二六时中绵绵不间断,其方法今举经典十三种法则,供给诸君共研,分别如下: 一、具足厌离娑婆(梵语saha)之心而勤于佛号。 二、欣慕西方净土微妙

  •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如本法师答:尚未成佛之前,皆属有情的众生,既是有情的众生,就是感情尚未达到彻底之净化,当然生活中亦含有感情成份,以经典所记载,唯有佛方居净土,三贤十圣亦住于果报中,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梵语anuttarasamyaksamdodhi),九法界亦属有情,住于果报就有感情的世界。 佛教徒若尚未圆满佛果,必然亦属有情,学佛之后,若正见佛法实义,应日益对感情生活净化,应以慈悲相待,以因缘相待,以广结善缘相待,以无所求相待,与空性相待,如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相待,如此而履行正法,日积月累,功成德圆,虽是感情

  • 请问佛珠(念珠)为何是一0八粒?有其渊源吗?

    如本法师答:佛珠是记数修行用的道器,没有特别的神秘感,后人逐渐加以严饰,品质种类极多,出家行者佩带身上更能显得身教庄严殊胜。 一0八粒的佛珠由来是这样的,人有六根,日夜时中,必定要接触到六尘(梵语sad visayah)之境

  • 现今文刊发达,弘法之僧俗颇多,若颠倒僧俗,传统的佛教能维持下去吗?

    如本法师答:大圣佛陀一再强调,在婆婆世界(梵语Sahalokadhatu),三宝为黑暗中之明灯,是出世之宝筏,三宝(梵语triratna)是我们所依归之大善知识,失去三宝,如同黑夜不得其路可归程,无三宝导航,又如迷失之舟,无从靠岸,漂茫大海中。

  • 学佛者对忍气吞声,与修忍辱行的看法如何?有没有一样?

    如本法师答:天壤之别,忍气吞声是压抑之法,令脾气不要发作,若压抑不住,则有爆发之际;又如石压草,石头一旦拿掉,杂草照常长起茂叶,不根本故,非究竟法,非了义故;

  • 学佛者是先成就佛道,还是先度众生呢?

    如本法师答:上求佛道与下化众生是一体的,何以故?因为上求佛道是成就大智慧,下化众生是成就大慈悲心,智慧(梵语jnana)与慈悲(梵语maitrya)的圆满,当下是佛道的成就。 所以我们说,学佛者欲先成佛再度众生,这种论调是不正确的;若先度众生而后成佛,这种说法也不是常理。 依佛法而言,菩萨(梵语bodhisattva)的类型有三种:一者悲增菩萨。二者智增菩萨。三者悲智双运的菩萨。前两者菩萨是各偏一方的菩萨,不能代表中道实相的菩萨,后者是正常道的菩萨,是吻合佛道之本怀。 悲心足够而智慧偏失,易

  • 佛陀为什么说尚未修证到阿罗汉果,不可信汝心,原因何在?

    如本法师答: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意译作应供、无生、杀贼。诸佛菩萨,乃至阿罗汉皆已证得涅槃妙心,得不生不灭,共登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得此法者,其心已断三毒,六通圆成,自性能随愿自在,不被诸惑所动故。

上一页 1.. 17 18 19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