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
  • 无始劫前为何有无量众生?无始劫前为何有无量佛?

    如本法师答:大圣佛陀正觉人生宇宙实相后,广为众生说法,从不说人之由来与人之寿终后有始有终,人之生命是无始劫前即有,不是由无而有,由有而无,佛陀正觉诸法无生,无对待故,人命之由来,更非佛所造,非余人所造,无始即有,佛陀觉悟诸法实相

  • 学佛以灭妄归真为宗旨,全妄即真,全真即妄之语,请慈悲释疑?

    如本法师答:佛法为中下根机之人,广说断烦恼而证菩提(梵语bodhi),断生死而证涅槃,断妄证真,这丝毫无差,如此修证皆落入次第,不得圆融教法,乃为二乘人所修证之法;大乘(梵语maha yana)上根机之人,不说先断后证,而说中道实相义,不二法门,不落阶级,而入佛知见。

  • 若亲姊妹,妹先于姊现尼相,不以年龄分长幼吗?

    如本法师答:出家后称师兄,师兄是应方便称谓,随中国民情而称呼的,可牵强称呼。戒律中称比丘(梵语bhiksu)为比丘僧、大德、尊者等名称;比丘尼(梵语bhiksuni)则称大姊、或比丘尼僧而称呼之。

  • 净土宗属于大乘教,抑属小乘教?

    如本法师答:净土宗是属大乘佛教,由经文所显示,广修净土法门者,不但自利还须利他,自度亦须度人,不得自度而逃之夭夭,应兴起大悲心,广说佛法,令大地一切众生勤修正法,是故净土宗属大乘教。 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乃至观音势至等三圣,文殊菩萨(梵语Manjusri)、普贤菩萨、龙树菩萨,都是净土宗的佛菩萨,乃至十方三世诸佛,一切大菩萨无不宣扬净土宗之法门,诸佛菩萨是大乘法的推动者,更是大乘佛法实证的见证圣人。

  • 佛教徒念佛须兼忏悔吗?或者不必忏悔而专心念佛即可?

    如本法师答:普贤十大愿王云: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 诵经时,敲木渔与大磬,是何意义?请慈悲开示!

    如本法师答:木鱼与大磬都是佛门修行之法器,不论自修或共修,在佛门中往往皆用得著,在佛陀时代并没有这些法器,然而这些法器是如何而有呢?是从后代祖师大德所创制的,木鱼的作用与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在诵经时打拍子,念一字敲一下,如是念念敲敲乃建立在和谐,统一的作用,因为修行的大众有数百人、数千人之多,没有固定的节拍,易于混乱的结局,所以必须有木鱼的法器以助阵,因而产生大众修行的和谐与默契。早晚课诵修行时用得上,或种种法会中皆用得著。 大磬是特殊的敲打,譬如诵经时,遇有段落变

  • 学佛者可参究他教之书否?

    如本法师答:佛法已深入人生宇宙实相,已得正见诸法真谛,得不退转之后,才参究他教之书,无妨,不但无妨,反而更应深入理会他教之教义,不然如何破邪显正呢?怎能知道他教讲些什么道理呢?既不知他教之教义,焉能摧邪树立正法!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曾经未正觉人生宇宙前,就已经对外道思想摸索得一清二楚,对外道学术精确明了,所以,大圣佛陀开悟证果后,就能破邪显正。 初发心或刚入道的佛弟子,暂时不要参究他教之书,因为自己对人生宇宙真谛一概不通,马上参研他教教典,往往会先入为主

  • 见道方修道,不见道又如何修起?

    如本法师答:道(梵语marga),见道就是正见佛法实相义,因为正见佛法实相,修行才不会误修,譬如有眼目,才不致走错方向;对事理的真相能正见了知 ,诸法缘起性空之道,内心无惑,对境不染,是非善恶,了义不了义,究竟不究竟,皆能明辨,见道者得失寸心知,不用别人规劝与启发,自心自知自解脱,这是见道方是修道者的步步境界。 不见道如何修起呢?不见道就如同不明事理 ,事理不明焉能处断大事,必定过失节节生枝, 一切时一切处都会把人事物搞砸了,不但不能圆满事理,反而有造业堕落的危机;不见道就无法修

  • 受了戒而不持戒,未受戒而心里持戒,两者那一种有功德?

    如本法师答:受了戒不持戒是无法了生脱死的,想证成菩提(梵语bodhi),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戒是度生死 的宝筏,正当发心受戒的一念是最尊贵的,受戒 的确功德殊胜,能超生死,共趋涅槃(梵语nirvana),种下这戒因是难得出世之因

  • 有病应吃药,而药方里有动物药方,若服此药方,是否犯杀生戒?

    如本法师答:若依彻底理念持戒,绝对不可行,所谓宁愿持戒而死,不以破戒而活,正如此意;若开方便缘,不是绝对不可以的,各人持戒的成绩因人而异,有些人有病无病之际,精进丝毫不犯;有些人有病无病之际,还是会自动开方便,这是不理想的 ,所谓:大戒不犯、小戒不断。

  • 极乐娑婆同是佛土,为何生到净土便不退转,这是什么道理?

    如本法师答:极乐国土正报庄严(诸佛菩萨圣人),依报庄严(环境富裕无欠缺),衣食住行丰富自得,行者不会造业,师资皆圣人,可教导行者开悟证果,色食与法食具足成就,造业无得造起,堕落亦不可得,可安心立命而进道,故永不退转。

  • 修净土法门者,一心念佛但福报不够,是否能达成往生之愿?

    如本法师答: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即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不动摇之谓。既能念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又分为事一心与理一心,理一心发愿往生绝对不是难事,因为已能断三毒而得法性;事一心虽未能断惑,但已能伏诸惑,命终之际。

上一页 1.. 16 17 18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