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
  • 梦可以预测征兆吗?

    如本法师 梦就是吾人没有熟睡所产生的心识活动,动善念是善梦,动恶念是恶梦,佛门称之梦中意识。梦是睡中意识活动的前后景像,如人白天之妄心一般,妄心飘浮不定,极为微脆,妄心强烈坚固,妄想亦随之而强烈,印象随之而清晰,梦中亦复如是,梦或多或少可预测事兆些,但机缘甚为渺小,正信佛弟子,不以梦为预测事兆为正途,毕竟,梦亦属妄识之类。

  • 阅经功德较之诵经功德,是否有一样?

    如本法师答:阅之义含有对文而看,检看的意思。诵之义含有大声的读,背熟称诵的意思。故其两者之作用,略有差别;阅经就是看经,检看经文,进而思惟经文,以达成体解法义。诵经就是大声的读经文、背诵,著重一心(梵语ekacitta)之定。 这须视两者之心境所作所为而定,不得一概而论,因为阅经与诵经所起的变化与作用,的确不可思议,有些人因阅览经文而开悟者,亦有人诵经得开悟,其境界层出不穷,而非较量所能拟议也。

  • 佛教是往生净土,基督教是进天堂,请问往生净土与进天堂是否相同?

    问: 佛教是往生净土,基督教是进天堂,请问往生净土与进天堂是否相同? 如本法师答: 境界完全不一样,诸位觉得,佛法说升天那么困难,耶稣教却相反,只要信主就能得救上升天国了,其实真正的基督教,要生天国也并没有那么简单。

  • 受过五戒的法官,于法庭判人死刑,是否犯杀戒?

    如本法师答:家有家规、宗教有戒律,国有国法,法官依法行事,只要公正无私,依法究办,实践正义、道德、因果(梵语hetuphala),于法庭为国法判人死刑,不犯杀戒。

  • 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其意义有何差别?

    如本法师答:这是一个公案:有一老人,在百丈禅师处听法,谓百丈曰:昔我住此山,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我对曰:不落因果。以此错误,五百世堕野狐身,请和尚为我下一转语,百丈禅师曰:不昧因果,老人大悟曰:今已脱野狐身。 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其道理不同,不落因果就是大修行人所做的一切因果,将后不受报。这种论调是错误的,因此才堕落野狐身五百世的果报。 不昧因果就是不可断丧因果,不可冒昧因果、应依因果(梵语hetuphala),大修行人所做所为,其因果是不可断丧的,不会因证得果位就没

  • 持咒与念佛功德有何不同?临终时以何为主?

    如本法师答:修持净土法门,必须累积无量福德,此无量福德与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是往生净土而应有之资粮,持咒与念佛,是通达一心不乱之正因。 个人修持佛法的性向不同,根机有别,有些人喜欢持咒,有些人喜欢念佛,持咒念佛宗旨在于令妄心得一心不乱,若不能达到一心不乱,功德从何而生呢!念佛与念咒功德平等,无有高下,只是持咒念佛者的根机问题。 若临命终之际,最好以念佛为主,何以故?因为一句佛号短,短而好念,易成就念佛三昧;咒语长,念力不能维持长久,易起妄想,同时命终之际,内心较

  • 万法唯心,那么修行所得之神通,也是唯心所现吗?

    如本法师答:离心无境,离境无心,境由心生,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六种神通,亦不能例外,神通(梵语rddhi)是心之变化妙用所使然,离心无神通,离神通无心,心(梵语citta)与神通是体用之别,并非离心别有神通,离神通别有心,是故,修道者能正见神通是心之变化妙用。

  • 灵魂与中阴身有何差别?是何者往生?

    如本法师答:灵魂之称乃一般俗人的称谓,中阴身乃佛门中的称谓。灵魂、中阴身有点差别,灵魂就是人的灵性或精神,一般宗教家认人体死后仍旧存在的幽灵,故称之灵魂,灵魂的寿命不等齐,有长短之别。中阴身是人死亡之后到投胎转世的这段时间,称为中阴身,其寿命短则几秒钟,长则四十九天以内,必定投胎转世。灵魂是世间人的称呼,很儱侗又模糊,不知灵魂的真相,却把灵魂说成三魂七魄,混淆实相,交待不清,但不论如何,死亡后的灵魂迟早必定随业漂流,因缘具足,有缘之处,随业受生,中阴身亦必如是。

  • 除早晚课之外,在晚间躺在床上,轻念经咒有罪否?

    如本法师答:佛教论修行,在于行住坐卧中,身体若无不适,最好应该端坐而念经咒,身心方不易产生懈怠之意,易抖擞故,而且不会落入慢法之过,若真实欲念,躺于床上,可自心默念亦可,切勿出声诵经咒是也。

  • 受过戒的佛弟子,万一无心戒时,要用什么办法补救?

    如本法师答:犯戒情况若无心而犯,其罪不大;有心犯戒,其罪甚大。佛法论罪是讲究犯戒者的心态与动机而定罪。万一不慎无心而犯戒,应该勇于忏悔,披陈发露,将罪相、罪根、罪业彻底忏除

  • 因果善恶既相抵,那行善与诵经持咒可消灾解难是否矛盾?

    如本法师答:佛法是觉悟之法,丝毫不差,因果善恶分明,是有规律的、平等的、有前后的,更不会错乱! 定业(梵语viniscitakarman)是不可转的,不定业可以转,但佛法肯定定不定业皆是空无自性,如幻存在的,定业与不定业,果报迟早有可尽的时候;定业只是持续长久些。

  • 既然因果律是自作自受,云何超度可使亡者业债减轻或上升,是何因由?

    如本法师答:因果律是自作自受,佛绝对无虚言,重罪或重债,不易超度,如五逆十恶(梵语dasakusalakarmapathani),欲超度极为甚难,因为亡者内心恶念炽盛,必召极恶之报,佛亦无特权施救;若轻罪,超度较有机会! 佛虽有不可思议广大神通,但众生造业亦不可思议。

上一页 1.. 3 4 5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