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梵法师,湖北荆州人,80年代读高中时开始接触佛经而信佛学佛,迄今20余年,一直以来主要侧重对天台、华严、禅宗、净土等方面的学修参究,其间曾多次短期闭关禅修。
《讲义》释“华严三昧门”之一 释华梵 著 第五、华严三昧门 前面我们已经解释完了本论第四门“语观双绝门”章的内容,下面我们接着解释第五门“华严三昧门”章的内容。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华严三昧门”即是对应着“一乘圆教”,也就是说“华严三昧门”所阐
《讲义》解题 释华梵 著 【华严五教止观】 【京终南山文殊化身杜顺说】 本论题含能、所二分,其中“华严”二字是所依,“五教止观”四字是能依。何故?依《华严经》,建立五教止观故。 “华严”者,即指《华严经》。 五教者,即后文中所开五门,即:一、法有我无门,
《讲义》释“事理圆融观”之一 释华梵 著 第三、事理圆融观 前面我们已经解释完了本论第二门“生即无生门”章的内容,下面我们接着解释第三门“事理圆融门”章的内容。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事理圆融门”即是对应着“大乘终教”,也就是说“事理圆融门”所阐
《讲义》释“生即无生门”之四 释华梵 著 (续释:第二、生即无生门) 【又问曰:既二种名相皆是妄识,经云何有独影像?有带质影像?答言:带质者,亦是独影。心缘方相是比量境,故不是现量,故今说别。以共眼识不共故,说别也。】 依法相宗之教义,将所缘之对境,依其性质
《讲义》释“语观双绝门”之三 释华梵 著 (续:第四、语观双绝门) 【故经云:“有三十二菩萨,各说二而不二,不二而二,名入不二法门。次至维摩,默答寂无言说,名真入不二法门。文殊叹曰:‘善哉,善哉!默然无言,是真入不二法门。’”解云:维摩虽默无言,即是说法。何
《讲义》释“语观双绝门”之二 释华梵 著 (续:第四、语观双绝门) 【即于上来空、有两门,离诸言论、心行之境,唯有真如及真如智。何以故?圆融相夺离诸相故!随所动念即皆如故!竟无能、所为彼此故!独夺显示染不物故!】 上已引经总释何为“语观双绝”,下则仍如前
《讲义》释“华严三昧门”之八 释华梵 著 (续:第五、华严三昧门) 【问:既言于一珠中入一切珠,而竟不出此一珠者,云何得入一切珠耶?答:只由不出此珠,是故得入一切珠!若出此一珠入一切珠者,(即不得入一切珠也。何以故?离此珠内无别珠故!】(注:括号内的文字,乃后
《讲义》释“华严三昧门”之四 释华梵 著 (续:第五、华严三昧门) 【三者,显法离言绝解。就此门中亦为二:一、遮情,二、表德。言遮情者。问:缘起是有耶?答:不也,即(空故!缘起之法,无性即空。问:是无耶?答:不也,即有故!以缘起之法,即由无始得有故。问也:)亦有亦
《讲义》释“生即无生门”之一 释华梵 著 第二、生即无生门 【生即无生门者。就此门中,先简名相,后入无生门。】 前面我们已经解释完了本论第一门“法有我无门”章的内容,下面我们开始接着解释第二门“生即无生门”章的内容。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生即无生
《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一 释华梵 著 第一、法有我无门 关于“法有我无门”已如前文所释。 【夫对病而裁方,病尽而方息;治执而施药,执遣而药已。为病既多,与药非一;随机进修异,所以方便不同。】 此段文乃是总说小乘教。文义分二,其中“夫对病而裁方,病尽
《讲义》解本文 之总说分 释华梵 著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有五:一、法有我无门(小乘教),二、生即无生门(大乘始教)、三、事理圆融门(大乘终教),四、语观双绝门(大乘顿教),五、华严三昧门(一乘圆教)】 修行人欲入佛道,应修止观。何故?如天台智者大师云
《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 释华梵 著 (续释:第一、法有我无门) 【然十八界中各有三种,谓内界、外界、中界。又就三种中各分为二:一者病三,二者药三。言病三者:一、内执六根总相,为我者是也;二、外执六尘总相,为我所者是也;三、总计中间六识总相,为我见者
《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三 释华梵 著 (续释:第一、法有我无门) 【第二、外六尘者。一一是有六种:一者名,口中言说色尘者是也;二者事,名下所诠,一念与眼识相应者是也;三者体,八微者是也;四者相,青黄赤白者是也;五者用,引生眼识者是也;六者因,阿赖耶识中色
《讲义》释“生即无生门”之二 释华梵 著 (续释:第二、生即无生门) 【又问:木枕复是何?答:不是名。又问:既不是名,唤作何物?答:是句。又问:枕唤作何物?答:不是句。又问:既不是句,唤作何物?答:是名。又问:名将何用?答:名将呼事。】 彼迷人又问:“木枕又是何物?
《讲义》释“生即无生门”之三 释华梵 著 (续释:第二、生即无生门) 【又问:我迷人,唯见名相;汝智者,既见色者,相貌云何?何者是色?却问迷人:汝见名相,相貌云何?迷人答曰:四棱六面者是。智人问曰:向棱处看,当见棱耶?见色耶?迷人审谛观察,答云:唯见色,不见棱。余
《讲义》释“生即无生门”之五 释华梵 著 (续释:第二、生即无生门) 【次入无生门者。夫智人观色法者,且如色法。眼识得时实无分别,不是不得而无分别,此即是法,眼识亲证,如色无异。】 前简名相,次则当入无生门也。 前释名相,已知名只是假名,相只是幻相,名相性
《讲义》释“生即无生门”之六 释华梵 著 (续释:第二、生即无生门) 【第二、无相观者,相即无相也。何以故?法离相故!经云:“法离于相,无所缘故。”又经云:“一切法皆空,无有毫末相,空无有分别。”由如《虚空有门论》云:“无性法亦无,一切皆空故。”观如是法,
《讲义》释“事理圆融观”之二 释华梵 著 (续:第三、事理圆融观) 【夫事理两门,圆融一际者,复有二门: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心真如门者是理,心生灭者是事。即谓空、有二见,自在圆融,隐显不同,竟无障碍。】 通过前面对本门主旨的阐释说明,我们知道本门
《讲义》释“事理圆融观”之三 释华梵 著 (续:第三、事理圆融观) 【依是义故,得有止观双行,悲智相导。】 “依是义故”,乃承上启下之文也。“是义”者,即谓前文所宣说开解的有关理事、空有等唯是一心,圆融无碍,一际不二义也,依是义故得有止观双行,悲智相导也
《讲义》释“语观双绝门”之一 释华梵 著 第四、语观双绝门 前面我们已经解释完了本论第三门“事理无碍门(观)”章的内容,下面我们接着解释第四门“语观双绝门”章的内容。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语观双绝门”即是对应着“大乘顿教”,也就是说“语观双绝门”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