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法师
  • 坚定的走下去

    坚定的走下去 人生之路! 有时坎坷,有时平坦, 跌倒时,要爬起;顺利时,要小心。 一路走来! 有时狂风,有时暴雨; 有时风平,有时浪静。 唉呀! 不论是自然的现象, 或者是人为的因素, 心中清楚, 自己明白, 一切因缘变化,总是在歷练我们。 知过真改, 改过重新, 觉从迷而来,圣由凡而做。 別人犯错別人事, 自己做错自己担。 深知因果, 即时悔悟, 那么! 这些苦报,报尽方消, 罪业懺尽,清净自生。 则能,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无明

    无明 生命之流流无尽 人生之事事无穷 若言修行实无力 任凭妄念添无明 朝看晨光暮望夕 昼常昏沈夜妄想 一生执迷不悟道 枉过此生多少岁 正念刚起邪便来 善念始生恶速至 精进不退懈摧残 悲悯怀中藏瞋意 是非善恶分不清 公平正义孰能断 前念后念何者真 往昔现今谁是我 不见庐山天边月 不愿细数眾繁星 空望黄花片片飘 花落人消境也亡

  • 为悟道而来

    为悟道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上课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上网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宗教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信仰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寄託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安抚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平安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读书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学问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知识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好奇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比较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痛苦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无聊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是非而来; 君为悟道而来,不为別人而来; 君为悟

  • 能所双泯

    能所双泯 心本无名,假名为心;能生万法,一切假名。 相互因缘,对待成见;此有彼有,此无彼无。 因生缘死,因死缘生;生死双离,了脱生死。 心本无物,一念妄动;烦恼菩提,迷悟有殊。 原无愚智,岂有痴慧;心佛眾生,梦幻空花。 若无憎爱,何来顺逆;了知此理,何用取捨。 心本无境,境本无心;因心生境,缘境起心。 境无美丑,妄念自分;心无善恶,妄念自別。 心净土净,心浊境浊;娑婆极乐,端在此心。 心本无事,事本无心;念起妄执,即成结滯。 心碍其事,事障其心;一处不通,两样失功。 事无好坏,心无难易;隨缘

  • 幻中修

    幻中修 劝君一句莫多言 世间幻化勿留情 梦里憎爱原是妄 影中取捨本来空 身心世界像水月 人我眾生似镜花 只任隨缘消旧业 不於境上造新殃 息缘念佛遣诸妄 不假方便自心开

  • 听 满满杂音 在我心扉荡漾 滚滚潮水冲向心灵的岸边 孤独的灵性 好似无知的赤子 既无人类狡猾且无人性矛盾 满满杂音 在我心坎徘徊 潺潺流水涌入心灵的山谷 寂寞的灵魂 恰似失智的老者 既无人情包袱也无得失之心 满满杂音 在我心底吶喊 浩浩江河直奔心灵的大海 唯一的生命 犹似不学的文盲 既无知识障碍亦无意识形态 满满杂音 处处缭绕 满满杂音 时时盘旋 满满杂音悄悄聆听 空灵寂静无声无息 杂音梵音 全是佛音 孤独的主人 不存想象不留余情你走不进也出不来 孤独并非孤独 而是遗失自己

  • 坐禅图

    坐禅图 修行之人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为何要从三毒下手?因为佛于四圣谛告诉我们:「身心痛苦,是苦的事实;皆因贪瞋痴,造成苦的起因;若要身心解脱,当要灭除苦因;唯有勤修戒定慧,才是灭苦之道。」 以八正道来看:「正见、正思惟,属慧;正语、正业、正命,属戒;正念、正定,属定;正精进通三学。」用六波罗蜜来分:「布施、持戒、忍辱,属戒;禅定,属定;般若,属慧;精进通三学。」就事相渐修来说,神秀大师云:「诸恶莫作,名为戒;众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从理上顿悟来论,惠能大

  • 离幻即觉

    离幻即觉 知幻名正见,即离名正行, 离幻名正觉,入幻名正度。 正见-知幻 问:何者是正见? 答:知幻。 问:为何是幻? 答:一切缘起假相、假名,毕竟空。 问:依何经为证? 答:《心经》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故《大般若经》总说:「一切法,毕竟空。」且世尊于《金刚经》中向须菩提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惠能大师亦作见性之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亦有其他大乘经典为凭。 问:既然一切法毕竟空,为何《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而不说一切无为法,

  • 自私有什么好处?

    自私有什么好处? 自私是一种根深蒂固错误的观念,潜意识中认为「我」才是最重要的,一切的想法、看法、作法,皆为满足自我;甚至表面为别人好,都隐藏着“还不是为自己着想的念头”,只是不敢拆穿内在丑陋,不愿承认心底的自私。 人为了自己,反而害了自己。因为,想尽各种办法,来满足自己、保护自己、拥有自己;因此,想控制别人,包括家人、爱人、亲人,以及身边的所有人,误认为这样才会拥有幸福、爱情、权力、地位、尊严…… 如统治者,想掌控人民;政治人物,想操弄选民;领导人,想巩固组织;宗教家

  • 曹溪禅

    曹溪禅 前言: 六祖大师的禅法,尽在以下的对话,我们尊称为「曹溪禅」。学人因不能体悟,故其后代的禅师改教「话头禅」、「默照禅」或以「止观」入禅,以「念佛」参禅等。故「曹溪禅」几乎名存实亡,若是同见同行者,何不重振曹溪之宗风? 经文: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解释: 智隍禅师所习之禅定,为有出有入之小定,此定是修来的有为法;而惠能大

  • 坐看云起时

    坐看云起时 一般人只担心生活,而修行人却很怕念头,尤其是邪念、恶念。当这些妄念生起时,不是转念便是压抑,长期下来不但对修行毫无助益,且容易退道或徒增烦恼。 有情的众生,必然有念,这是正常的心理作用,又何必害怕它呢?之所以会被影响,是畏惧此恶念让自己堕三恶道,所以一直被妄念所困扰。古德言:「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觉什么呢?明白心念生住异灭,念念无常变迁,前念已过,后念又起,念念不止,如水常流,所以不要去执取念头,此念就无法产生作用,即不能形成业力果报,久而久之,自然念念清

  • 回归极乐歌

    回归极乐歌 《花非花》是首家喻户晓的歌曲,为唐朝诗人白居易之词,由黄自先生所作的曲。 其原歌词为: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字数虽短,意境却深,句句感人,声声入扣。 歌词大意为:花非常在,雾非长久,夜半花开雾来,天明花谢雾去,一切尽是剎那无常;来如春梦短暂不实,去似朝云无影无踪,一切尽是梦幻泡影。 词意与《金刚经》有异曲同工之妙,故选此曲来编唱,让人人皆可朗朗上口,时时念佛,心中有佛,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唱此歌时,要有想回家的感觉,方能

上一页 1.. 5 6 7 ..19 下一页19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