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法师
  • 知家性空

    知家性空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要想成就,就应于红尘中历练,生活中体悟;因此文殊菩萨举一百四十一个境界,教我们如何随缘修行,发愿利益一切众生。但愿大众,善用其心,依教奉行。 罗汉为己而修,菩萨利他而行。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便是菩萨道的行者。不论出家或者在家,随个人的因缘、愿力而定,皆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要独自养活自己不难,要照顾好一个家庭不易。为了长辈、父母、妻儿、兄妹,他们的生活,您要打拼;为了安顿家人

  • 念佛可以转凡心

    念佛可以转凡心 学佛! 当要改变气质, 除毛

  • 了脱生死

    了脱生死 《大学》劝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人应修身养德,与人无求,与世无争。且宜多行正道,仁慈济世,一不愧天地,二不昧良心,故《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然修身行善,积人天福报,仍免不了一死,如《坛经》记载,五祖弘忍告诫其弟子:「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故大众们,勿自误误人,自欺欺人,而言:「做人好就好,学佛做什么?佛还不是教人行善,做好事!」

  • 佛是一种幸福

    佛是一种幸福 念佛为求保佑,是一种迷信;念佛为求寄托,是一种信仰;念佛为求清净,是一种压抑;念佛为求开悟,是一种痛苦。那么念佛为了什么呢?万缘放下,了无所求! 您可以体会到,念佛是一种幸福吗?有个心在念,有句佛号被心念。自心在念,亦自心在听;从心念起,又回归于心。您说:「是您在念佛,还是佛在念您。」念就是念,不要用尽心思,去求如何念、如何净!只要深深的感觉『佛在心中』,一切知足、感恩之心便油然而生,此时您便可以体会到,念佛是一种幸福! 您在念佛,您又是谁?原来您也是一尊未来

  • 心中之贼

    心中之贼 吾心之贼,偷我自家珍宝;吾心之贼,窃我清净本性;吾心之贼,盗我般若妙智。外贼易捉,内贼难擒,贼!贼!贼! 众生有烦恼,则因心中贼。贼是执着、妄想,贼是分别、对待,贼是邪恶、偏见,贼是三毒、五欲,贼是贡高、我慢,贼是名闻、利养,贼是我执、法执,贼是有执、空执,贼是障碍我之所有。 心本无贼,谁引彼来?因境而来,故被境转;因相而来,故被相惑;因愚而来,故起无明;因心而来,故有轮回。 智者察觉心念不善,即知即改,故邪去正来,迷消悟现;愚者不察己念邪见,不知不改,故正去邪来,执迷不悟

  • 随顺其意

    随顺其意 佛说:「恒顺众生,随顺因缘。」古德言:「顺天者逸,逆天者劳。」帝王道:「顺应天理,应呼人心。」由此可知「顺」意难知亦难行。 人不但要「顺天意」,且要「顺人意」,更要「顺己意」。 何谓「顺天意」?知自然环境,随顺变化。天有春去秋来,日月相推,故有寒暑温差,昼夜晦明;我们当寒来添衣,暑来摇扇,昼时工作,夜时休眠。地有上下四方,高低起伏,故有南北之分,大小之别;我们当南方种稻,北方植麦,地大为公,地小为私。故我们要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何谓「顺人意」?知众人心意,随顺其意

  • 从今做个好人

    从今做个好人 您是好人吗?是否想过这个问题!为何要学佛?是否想过这个问题!一般人为什么不快乐,原因出在他不是好人;学佛之所以不能受益,原因出在他也不是好人。诸位你们觉得呢? 我们应深思,有扮好自己的角色吗?自己是好父母吗?是好子女吗?是好先生吗?是好妻子吗?是好老师吗?是好学生吗?是好法师吗?是好弟子吗?是好长辈吗?是好晚辈吗?是好老板吗?是好员工吗?是好同事吗?是好同学吗?是好朋友吗?是好伴侣吗?是好国民吗?我们是好人吗……… 对父母有孝顺吗?对子女有关爱吗?对先生有贤慧吗?

  • 从缘起来

    从缘起来 师徒二人在散步,有一阵凉风徐徐吹来…… 徒:风从哪里来? 师:缘起来。 徒:缘起从哪里来? 师:性空来。 徒:性空从哪里来? 师:空本无来去。 徒:本无来去从哪里来? 师:从您口中来。 师徒二人继续散步,听到吵杂声传来…… 师:声音从哪里来? 徒:缘起来。 师:缘起从哪里来? 徒:性空来。 师:性空从哪里来? 徒:空离一切有无之声。 师:一切有无之声从哪里来? 徒:经典来。 师:经典从哪里来? 徒:心来。 师:心从哪里来? 徒:性来。 师:心和性是同,还是不同? 徒:亦同亦不同,像水和冰;水结冻

  • 学佛九诀

    学佛九诀 1、想之动机:若是为己悟,即是小乘人;若是为度众,即是大乘人。只想不做,那是妄想;想好去做,实现理想。 2、学之态度:学而不习,一事无成;学而时习,定有所成。不尊师,何以能重道?尊师重道,必能悟道得道。 3、佛之意义:佛者觉也。已明心见性之「自觉」者,以大智大悲来「觉他」,福慧俱足,「觉行圆满」之圣者。学佛当效法佛,依佛所教而行;以佛志为己志,世世常行菩萨道。 4、信之内涵:信佛法僧三宝,信众生皆有佛性,信依教修行必能成佛。信佛已成就,一切诸佛亦是;信法为佛所亲言,当依

  • 修行从做人学起

    修行从做人学起 每个人的内在,总有许多的缺点,言行总是有一些过失,观念难免有所偏差,但这些并非无药可救;真正的无救,是此人不知己错、不愿认错、知错不改、明知故犯。 让我们把心静下来探讨,为何要修行?难道是要使自己更苦、更执着、更消极、更偏激、更狂妄、更自大、更傲慢、更差劲、更贪婪、更狠毒、更虚伪、更挑拨、更嫉妒、更计较、更现实、更无情、更神经、更愚痴吗? 或是更不懂孝亲尊师、更不懂兄友弟恭、更不懂敦亲睦邻、更不懂待人接物、更不懂应对进退、更不懂恭敬谦卑、更

  • 念佛次第

    念佛次第 一、深信因果 因果定律,自然法则。重则下沈,清则上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非不报,时机未到。凡事发生,必有前因;仔细推敲,自能明了。愚者不信,智者深信;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二、改过迁善 苦必因过,无过则乐;难必因过,无过则安;祸必因过,无过则福;恼必因过,无过则清。知过改过,无过智生。 三、持戒修福 以戒为师,佛子当遵。诸恶莫作,能持五戒;众善奉行,能行十善。持戒坚固,定慧随之,三业清净,自是有福。 四、读经解义 深入经藏,智慧像海。执理废事,增长邪见;执事废理,徒增

  • 念佛正见

    念佛正见 一、深信因果 因果定律,自然法则。重则下沈,轻则上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非不报,时机未到。凡事发生,必有前因;仔细推敲,自能明了。愚者不信,智者深信;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二、改过迁善 苦必因过,无过则乐;难必因过,无过则安;祸必因过,无过则福;恼必因过,无过则清。知过改过,无过智生。 三、持戒修福 以戒为师,佛子当遵。诸恶莫作,能持五戒;众善奉行,能行十善。持戒坚固,定慧随之,三业清净,自是有福。 四、读经解义 深入经藏,智慧像海。执理废事,增长邪见;执事废理,徒增

上一页 1 2 3 4 ..19 下一页19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