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宽禅师 良宽禅师,毕生修行参禅,从未稍懈一天,当他老年时候,从家乡传来一个消息,说他的外甥,不务正业,吃喝玩乐,快要倾家荡产,家乡父老,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是岸,重新做人。 良宽禅师终于为乡情所感,就不辞辛苦,走了三天的路程,回到童年的家乡。良宽禅师终于和多年没见过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非常高兴与他的和尚舅父相聚,并且特地留舅父过夜。 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次晨离去的时候,就对他的外甥说道:我想我真是老了,两手直是发抖,可否请你帮
好行为 一天,佛陀来了。他很和蔼,孩子们都喜欢他,争着和他谈话。佛陀的相貌很好,全身放大光明。波迦加很羡慕,他问:我要怎样做才可以像你那样呢? 佛陀告诉他:信佛教,不做恶事,心地好,就可以成佛。波迦加满心欢喜,跟随佛陀学习。
放下多余的东西 东京以前叫做「江户」,是个非常、非常有名的地方;那个时候乡下有一位村长,很想去江户看一看,所谓「刘姥姥入大观园」,就是想去参观参观、见识见识一下江户这个大城市,由于这是他第一次去,但听别人说江户是个非常危险的地方,而且身上带了很多钱,想要买很多的东西,深怕发生意外,所以找了仆人「吾平」陪他一起去,并把行李交给吾平带着。 他们主仆二人小心翼翼地来到江户,期间发生了以下的对话: 村长说:「吾平呀!听说江户是个非常危险的地方,你要好好保管行李,千万不要被小
《千年菩提路》将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由于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故土。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心态决定人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位爸爸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积极乐观,小儿子则消极自卑。有一次,爸爸做了一个测试,他将小儿子放在一间装满了玩具的房间里,将大儿子放在一间堆满牛粪的屋子里。过了一会儿,他去查看,发现悲观的小儿子正坐在玩具堆上哭个不停,就问他为什么?
在一个山谷的不知名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或是陪着施主打禅,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这看起来并没有错,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内容。可是这个小徒弟内心却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
有一个铁匠师傅,有着精湛的打铁技术,打出的铁器人人称道。一个年青人闻名来拜师学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青人一直跟随在师傅左右学打铁器,师傅也耐心细致地教他,但徒弟总觉得师傅还有秘方没教给自己。不知不觉师傅老了,徒弟总是求师傅传授打铁的秘方。直到有一天,师傅临命终时,把徒弟叫到跟前说:“来!我告诉你打铁的秘方。”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 1,修行要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体作务都是随喜作的,扫地时也心心念念,煮莱也要心心念念,念念阿弥陀佛,事事随喜不挂碍,心则渐入西方境。 2, 如果要省却烦
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担心他从小娇惯的儿子,虽然他有庞大财产,却害怕遗留给儿子反而带来祸害。他想:与其将财产留给孩子,还不如教他自己去奋斗。他把儿子叫来,对儿子说了他如何白手成家,经过艰苦的考验才有今天。他的故事感动了这位从未走出远门的青年,激发了奋斗的勇气,于是他发愿:如果不找到宝物绝不返乡。
在抗日战争前几年,宁波市内大街上,有一家“孔凤春香粉店”,店中有个姓蒋的职工,大家都习惯的叫他蒋先生。有一年年底,蒋先生照例回东乡家中去过年;路过老江桥,看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在桥上很悲伤的哭泣。蒋先生看到后,就上前去劝问,经过了解,这个小姑娘原来是个“养媳妇”,婆婆管得很严,她的未婚夫在外地经商。这天,婆婆叫她带十元钱到邻村去付“会金”,不幸这十元钱不知在那里丢失,来回寻了几次,均未找到,怕回去婆婆不会饶恕她,受到一顿打骂外,今后日子也难过,因此,想投江自尽,了结此苦难的一生。
前清时,松滋县临湖镇是一个很大的集市,居民很多。镇的尽头有座慧光寺,寺里住持是悟轮禅师。悟轮禅师看来像个农夫,从来不讲经说法,若问他佛理,也常不做答,但是他常常坐在禅床上入定,整天都不出来。有时半带疯癫地讲些人们听不懂的话。由于他平易近人,大家仍然很尊敬他。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做个有智慧的女人,可以从容淡定,举手投足透着优雅的风范,不卑不亢,看着赏心悦目,沟通起来大方可爱。一个女人极致的魅力,不是装出来的,那需要一定的修养,健康的心态,怎样能成为智慧女人呢?无论受了什么委屈,不要做怨妇。可以倾诉排解心情,但不要哭天喊地,以为整个世界欺骗了你,要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把事态扩大。
有一天,商人和铁皮匠争论:财富和智慧,哪个更重要。商人说:“如果穷得象田里的老鼠一样,智慧有什么用?”“可是黄金也帮助不了傻瓜!”铁皮匠回答说。“哼,你吹牛,”商人说,“黄金能够把一个人从任何灾难中救出来。”铁皮匠不同意,说:“没有智慧,黄金就一钱不值;有智慧,没有黄金,也能帮助人。”
那年我去一家公司应聘。公司正在招聘两个岗位,一个是经理助理,另一个则是普通业务员。像我这样从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目标自然是第一个岗位,这是最起码的,否则哪能对得起我这文凭?结果又是排队又是面试,过五关斩六将,不料到了最后环节,原本自信满满的我却在残酷的竞争中出局了!
山里的农场住着祖孙俩。每天早晨,爷爷都会早早起来,在餐桌旁诵读一本圣典。孙子也照样学样地在一旁模仿。一天孙子禁不住问道:“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诵读这本圣典,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到全部读懂,而且读懂的那部分,合上书就忘个精光。您说读这个有用吗?”爷爷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转身把煤炭从盛煤的篮子里放入火炉,他告诉孙子:“你把这篮子拿到河边,给我带一篮水回来。”
一位渔夫自小受到父辈的溺爱而好逸恶劳,导致他一直以来体质虚弱,后来因家道中落,他更是一蹶不振,身体日渐衰败,并且许多疾病缠绕,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了。一次,他偶然听人提及,十里之外的竹林内住着一位智慧非凡的禅师,能解世人困惑,能消百病疾苦。于是他慕名前去拜谒。林中有石,石上有屋,屋内果然住着一位仙风道骨的禅师。
在某一个时期,掌管智慧、财富和幸福的三位神,他们原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有一天他们为谁的本领最大而争吵起来。幸福之神说:“当然是我最重要了,如果一个人智慧如海,财富像山,但一生却多灾多难,没有一天幸福的日子,那他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财富之神又说:“如果一个人穷到连一口饭都没得吃,空有满腹智慧,幸福又在哪里呢?可见我最重要!”智慧之神又说:“你们两个当然都很重要了,但如果一个人家财万贯、无灾无难,却是一个傻子,那他就比那些人生充满了挫折的人可悲得多啊!可见智慧最重要!”
有一个人修禅访道,请示师傅:“一个人跟别人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才叫合适啊?”师傅和他说了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别人。”学生想了想:我明白,一个人有大欢喜,看淡一点,觉得这也无非是别人的一件事;有大悲伤,看轻一点,觉得这事别人也会赶上。“把自己当别人”,那么喜忧都能很快过去。师傅又说了第二句话:“把别人当自己。”学生想了想:这意思大概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从前有一个国王,后宫的后妃为他生了一群白白胖胖的王子,好不容易,他最宠爱的妃子终于为他生了一位晶莹剔透的公主。国王非常疼爱小公主,视如掌上明珠,舍不得稍加责骂,凡是公主所要求的东西,国王从来不曾拒绝过,就是天上的星星,国王也要攀登太空,为公主摘下来,点缀为彩衣。
钱,当然是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的,但是应该如何获得财富?这个问题,学者们在探讨,金融专家在研究,普通百姓也在琢磨,但没有哪个方法能绝对有效。钱财究竟从何而来?什么是真正的财富?让我们来看看佛法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
我们发心要为众生,但是也要从家人做起,从身边的众生做起。不要因为这是我的孩子,去照顾他们。而是因为他们是与自己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的众生,所以要照顾他们,关心他们。这叫发菩提心。这样才能了缘、
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得十分痛苦;西边的李家,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快乐无比。有一天,王家的户长受不了家庭的战火,于是前往李家来请教这是什么道理。老王问:“你们为什么能让家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