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稷山县大佛寺

寺院名胜 | 作者: [投稿]

  稷山佛阁寺,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之上,其寺又名"清凉院",因寺内有一巨佛,故俗称"大佛寺".

  该寺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扩建.原寺规模较大,拾级而上,坡道两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极多.因战乱大部分建筑遭毁.现仅存正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罗汉洞等.正殿,系楼阁式建筑,殿内有一尊高20余米,宽6.7米,保存完好的释迦牟尼佛像.佛身穿之阁之上下, 攀木梯登至顶层,不仅可瞻仰佛之整体,整个县城全景均历历在目.

  在华夏大佛的范畴里,尽管有驰名的乐山和强巴大佛,可它们分别为石质和铜质,而稷山大佛独具特色,佛身是以土崖雕塑而成,亦可谓出类拔萃

  大佛寺位居高地,土雕大佛又以此为基,更显其气势恢宏,巍峨壮观.稷山大佛,实堪称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1996年元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1996)7号]文件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同治《稷山县志》及寺内所存在碑碣记载,该寺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扩建.寺院坐北向南,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000佘平方米.原寺规模较大.拾级而上下班,坡道两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极多.因兵 大部分建筑遭毁。现仅存下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罗汉洞等。

  正殿,系楼阁式建筑,依崖建成造。前的抱厦三间。面阔三部,进深三部悬山顶。其一楼斗拱系典型的金代构件。单昂五铺作。该殿原为重楼三层,道光三十年(1850年)楼阁倾圯,至咸丰九年(1859年)建翅墙,“自下而上砌以砖,上建大厦三间”。现二层为咸丰九年所建。正殿左右各的垛殿一间,为元时所建。

  殿内存有释加牟尼坐佛一尊.该佛像依崖 雕塑,高20米,宽6.7米,气魄雄伟,保存完好.佛身串通阁之上下,攀木梯登至楼顶,不仅可瞻爷佛之全身,稷城全景历历在目。

  正殿两侧,尚存有十王洞和十六罗汉洞。该洞系人工凿成,深9米,宽3米,正面塑地藏王坐像,高1。55米,两侧侍童高1.23米,十王雕像分立洞之左右两侧,高0.69米,栩栩如生,保存完好,为元代雕塑之精品。

  十六罗汉洞,保存有十六尊塑像,亦为土元时所塑。

  大佛寺处高崖之上,气势雄伟,其土雕大佛及众多佛像,在华北地区极为罕见。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热门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