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法家 道家 墨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兵家 医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儒家
  • 唾沫自干的典故,代表了儒家的忍辱境界 唾沫自干的典故,代表了儒家的忍辱境界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从“忍”字心上架把刀可以看出,辱境难忍,如刀刺心,若无相当的修养,是难以承受忍辱逆境的。唐代就有一则著名的忍辱公案。武则天时期,有位宰相叫娄师德,他做事低调谨慎,以忍著称。一年,他的弟弟被派去做地方刺史。娄师德意识到自己是朝廷

  • 现在还适合用儒家的思想来教化这个社会吗? 现在还适合用儒家的思想来教化这个社会吗?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个思想并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儒家讲“忠、孝”是没有错的,但不是这么极端的。儒家讲“君明臣忠”,君主要贤明,臣子要忠诚。所以君主首先得贤明,得有贤德,得有智慧,能够真正为国家、为百姓办事。儒家《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 论佛教人天乘善法与儒家道德思想之差异 论佛教人天乘善法与儒家道德思想之差异

      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世界的东方几乎同时升起了两颗灿烂的巨星,那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和儒家的奠基者孔子。他们所创立的两大思想体系——佛教和儒学,对整个东方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与儒家探讨的对象都是人,都提出了通过个体道德修养实践达到人生最高

  • 儒释道三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儒释道三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儒释道三家在我们中国已经流传了有二千年左右了。佛教从东汉传入中国,那时候还没有道教,道教是东汉末年,才创造的一个宗教。而佛教是在东汉初年就来到了中国,东汉初年和末年头尾相差大约有两百年左右。这儒释道三家一直以来也是有点磨擦的,但彼此之间也是有所包容的,最后还是得到了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乃至平民百姓的理解和认同,之所以能够融合在一起,这是有原因的。

  • 苏东坡的“使命感”,是儒佛道三家的修养融合 苏东坡的“使命感”,是儒佛道三家的修养融合

      苏东坡的一生,二十岁考取进士,后来三次遭贬,行程坎坷、命运波折。但是他每次被贬,都有不同的人生升华。我想,苏东坡能够从生活层面到生命的层面,就是因为他具备一定的“慧命”。慧命就是指智慧。我不敢说他的慧命百分之百都开发好了,但是,他至少是具备一定程度的慧命的。所以,他才能看清万事万物,才能看清这些世界的真相,他才不会被这些所谓的贬官和穷困潦倒所羁绊,他内心里才会坦然、才会从容。

  • 蕅益大师论儒家与学佛的关系,能对治则俱荣 蕅益大师论儒家与学佛的关系,能对治则俱荣

    一、儒释真风扫地之因  关于儒家与学佛的关系,首先来看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  真志佛祖圣贤者,素位而行,不愿乎外。  这应该是引用儒家的经典《中庸》。素位而行,不愿乎外,我们人人都要素其位而行

  • 以佛解儒 下学上达 以佛解儒 下学上达

      中国能出圣人孔子是华夏民族的大幸,也是震旦国民善根的感召的结果。历朝帝王都很推崇孔子,尊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人格、思想、精神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孔子诞生显示出他不平凡的来历。尽管孔

  • 修行之根本—儒家的纲常伦理,四维八德 修行之根本—儒家的纲常伦理,四维八德

    三纲:  1、君为臣纲:居上位者,以身作则,指导关怀下位之人,若有错误过失,则虚心接受部下劝解,即君仁臣忠。  2、父为子纲:长辈作好模范,使晚辈可以效法,自然知孝敬,明礼仪,若有差错过失,也要接受晚辈劝解,方能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 尔雅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

  • 尔雅注疏 尔雅注疏

      尔雅注疏,是中国古代对《尔雅》加以注解的著作,作者为晋郭璞(注作者)与北宋邢昺(疏作者)。

  • 大戴礼记

      主言第三十九  孔子闲居,曾子侍。孔子曰:参,今之君子,惟士与大夫之言之间也,其至于君子之言者甚希矣。于乎!吾主言其不出而死乎!哀哉!  曾子起曰:敢问:何谓‘主言’?孔子不应。曾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4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