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渠自幼质赣,与流俗寡合,即慕修养。既壮,知慕道学,情状虽累坠,则有凛然与众不同之机。四十二岁,遇人指点,于事变中探讨天机,为无为之学。久久知百姓日用,不知的是真机。学者造到日用不知处,是
卷一 刘子曰:四十而仕为不惑也,五十而爵为知命也。不惑然后可以为士,知命然后可以为大夫。 兼近四隅不失其所者,中是也。并总万物,不失其元者,一是也。明徳制义不失其方者,礼是也。礼者道之中也
学术 先生谓董遵曰:人得天地之气以成形,得天地之理以为性,须是与天地之体同其广大,天地之用同其周流,方做得一个人。若天地间有一物不知、一物处置不得,便与天地不相似矣。 学者须是大其心,葢心
童蒙训卷上 学问当以《孝经》《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为本,熟味详究,然后通求之《诗》《书》《易》《春秋》,必有得也。既自做得主张,则诸子百家长处皆为吾用矣。 孔子以前,异端未作,虽
嘉言第一 夫子适周见苌宏.言终退.苌宏语刘文公曰.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然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抑亦圣人之
穷秀才谴责下人,至鞭扑而极矣。暂行知警,常用则翫,教儿子亦然。 贫人不肯祭祀,不通庆吊,斯贫而不可返者矣。祭祀絶,是与祖宗不相往来;庆吊絶,是与亲友不相往来。名曰独夫,天人不佑。 凡无子而
原文: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
读书分年日程 序 今父兄之爱其子弟,非不知教,要其有成,十不能二三,此岂特子弟与其师之过?为父兄者,自无一定可久之见,曾未读书明理,遽使之学文。为师者,虽明知其未可,亦欲以文墨自见,不免于阿
吴从善序 古之君子,学足以开物成务,道足以经纶大经,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故其得君措于用也,秩之为礼,宣之为乐,布之为纪纲法度,施之为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流泽被于无穷。此奚特假言
卷上 读书乃学者第二事。方子。 读书已是第二义。盖人生道理合下完具,所以要读书者,盖是未曾经历见许多,圣人是经历见得许多,所以写在册上与人看。而今读书,只是要见得许多道理。及理会得了,又皆
间色亦丽乎目君子必恶焉者不欲病乎正而失所传也作儒言元黓执徐仲秋己丑 ○春秋 儒者必本诸六艺而六艺之志在春秋苟舍春秋以论六艺亦已末矣纷然杂于释老申韩而不知其弊者实不学春秋之过也 ○智仁理性
少仪外传卷上 东莱吕氏曰后生学问且湏理会曲礼少仪礼仪等学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及先理会尔雅训诂等文字然后可以语上下学而上达自此脱然有得度越诸子也不如此则是躐等犯分陵节终不能成孰先传焉孰后倦焉不可不
童蒙训卷上 学问当以《孝经》《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为本,熟味详究,然后通求之《诗》《书》《易》《春秋》,必有得也。既自做得主张,则诸子百家长处皆为吾用矣。 孔子以前,异端未作,虽
穷秀才谴责下人,至鞭扑而极矣。暂行知警,常用则翫,教儿子亦然。 贫人不肯祭祀,不通庆吊,斯贫而不可返者矣。祭祀絶,是与祖宗不相往来;庆吊絶,是与亲友不相往来。名曰独夫,天人不佑。 凡无子而
学术 先生谓董遵曰:人得天地之气以成形,得天地之理以为性,须是与天地之体同其广大,天地之用同其周流,方做得一个人。若天地间有一物不知、一物处置不得,便与天地不相似矣。 学者须是大其心,葢心
嘉言第一 夫子适周见苌宏.言终退.苌宏语刘文公曰.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然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抑亦圣人之
主言第三十九 孔子闲居,曾子侍。孔子曰:参,今之君子,惟士与大夫之言之间也,其至于君子之言者甚希矣。于乎!吾主言其不出而死乎!哀哉! 曾子起曰:敢问:何谓‘主言’?孔子不应。曾子
吴从善序 古之君子,学足以开物成务,道足以经纶大经,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故其得君措于用也,秩之为礼,宣之为乐,布之为纪纲法度,施之为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流泽被于无穷。此奚特假言
卷上 读书乃学者第二事。方子。 读书已是第二义。盖人生道理合下完具,所以要读书者,盖是未曾经历见许多,圣人是经历见得许多,所以写在册上与人看。而今读书,只是要见得许多道理。及理会得了,又皆
卷一 刘子曰:四十而仕为不惑也,五十而爵为知命也。不惑然后可以为士,知命然后可以为大夫。 兼近四隅不失其所者,中是也。并总万物,不失其元者,一是也。明徳制义不失其方者,礼是也。礼者道之中也
序 渠自幼质赣,与流俗寡合,即慕修养。既壮,知慕道学,情状虽累坠,则有凛然与众不同之机。四十二岁,遇人指点,于事变中探讨天机,为无为之学。久久知百姓日用,不知的是真机。学者造到日用不知处,是
读书分年日程 序 今父兄之爱其子弟,非不知教,要其有成,十不能二三,此岂特子弟与其师之过?为父兄者,自无一定可久之见,曾未读书明理,遽使之学文。为师者,虽明知其未可,亦欲以文墨自见,不免于阿
《新序》是历史故事类编,是刘向现存最早的一部作品。尽管《新序》中的许多故事采自诸子史传,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无疑体现了刘向本人的社会政治思想。该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书中尤其强调统治者必须为人正直
《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所以,历代史书除《宋史》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传本《中论》一书分上下二卷,共计二十篇。
围炉夜话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 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
《新书》又称《贾子》,是贾谊的政论文集,《汉书·艺文志》列入儒家,今存10卷58篇,其中《问孝》、《礼容语上》两篇有目无文,实为56篇。《新书》集中反映了贾谊的政治经济思想,开篇即为著名的《过秦论》,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
《中说》反映王通的思想,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中说》是文中子的众弟子为了纪念他,弘扬他在儒学发展中所作的贡献,仿孔子门徒作《论语》而编《中说》(又称《文中子说》)一书,用讲授记录的形式保存下王通讲课时的主要内容
道基第一 传曰:「天生万物,以地养之,圣人成之。」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 故曰:张日月,列星辰,序四时,调阴阳,布气治性,次置五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阳生雷电,阴成霜雪,养育群生,一茂一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汉族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说苑即西汉刘向撰写的。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说苑》,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家典籍。该书是记录荀子思想的主要著作,全书一共32篇。一般认为其中最后5篇,即《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不是他本人的著作,而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