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法家 道家 墨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兵家 医家 阴阳家 纵横家
道家
  • 亢仓子

      《亢仓子》庚桑子  老子之役有庚桑楚者,陈人也。偏得老子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坏,复游吴,隐毗陵盂峰,道成仙去。后有汉

  • 道教义枢

      《道教义枢》,唐孟安排集。道教教义书。十卷。凡三十七条教义,为剪辑《玄门大义》和集一百零三种道经而成,约成书於唐武则天时代。每条教义以“义曰”开始,而以“释曰”作解释,收集了南北朝到隋朝时道教的主要教义。

  • 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 鹖冠子

      鹖冠子,先秦道家著作。其说大抵本于黄老而杂以刑名。原著不分篇,后世因内容而分篇,最终定为十九篇。。《鹖冠子》一书大多阐述道家思想,也有天学、宇宙论等方面的内容。《汉书?艺文志》着录一篇,列之于道家清人王人俊辑《鹖冠子佚文》一卷。

  •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河上公章句》是西汉时期的道家学术著作,皇甫谧《高士传》云:河上丈人,不知何国人,自隐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号河上丈人,亦称河上公。汉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

  • 三洞奉道科戒营始

    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简称《三洞奉道科戒》,敦煌抄本题为《三洞奉道科戒仪范》。原题“金明七真撰”,盖依托,金明七真系神名,书约成于隋唐之际。原书三卷,依经录出指修时要五百十二条,仪范八章。后人析为六卷。敦煌抄本所存卷三至卷五,与《道藏》本略同。

  • 化书

      《化书》道家著作,唐末五代谭峭撰。内涵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科学,可谓是一名了不起的古代科学家。共六卷,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化,一百一十篇。其内容大旨是以老庄思想为本,又兼融儒家学说。该书认为世界根源于“虚”,由虚化神,神化气,

  • 云笈七签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

  • 抱朴子

      《抱朴子》东晋葛洪所撰,分为内、外篇。今存“内篇”20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外篇”中《钧世》、《尚博》、《辞义》、《文行》等篇中还涉及有关于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容。

  •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道家典籍,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

  •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

  • 淮南子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4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