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古词 名句
诗词名句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

  •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出自明末诗人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赏析 当年,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

  •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赏析 诗意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北宋诗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ǔ)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ang),横无际

  •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出自三国诗人曹植的《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出自汉代诗人佚名的《管子牧民六亲五法》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

  • 怕相思 已相思 轮到相思没处辞 眉间露一丝

    出自明代诗人俞彦的《长相思》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 赏析 这首小令从花枝写到人间的相思。上片写折花枝、恨花枝,因为花开之日,恰是人去之时,已见婉折;下片谓怕相思却已相思,且其情难言,

  • 晓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 坐也思君

    出自明代诗人唐寅的《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 赏析 闺怨之作在历代词人笔下堪称汗牛充栋,愈是习见的题材愈难出新意,从而所

  •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

  • 山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

    出自汉代诗人苏伯玉之妻的《盘中诗》 山树高,鸟啼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

  •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出自晚唐诗人温庭筠的《南歌子四首其二》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 赏析 这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对情郎刻骨铭心的思念。词为短制小令,然而女子深沉挚著而丰富细腻的爱情却表现得极其深刻,扣人心弦。陈廷焯评曰:低徊欲绝。(《白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赏析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

上一页 1.. 3 4 5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