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顺(佛教名词)

谓随从他人之意而不拂逆。法华经卷一序品有供养诸佛、随顺(梵a^nulomiki^ )行大道、具六波罗密之说。同经卷四‘五百弟子受记品’亦说,世尊甚奇特,所为极希有,随顺(梵anuvartayante )世间若干之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之贪着。  新华严经卷三十七中亦有菩萨如是观一切法之自性清净,随顺(梵anu=loma )不违),得入第六现前地,得明利之随顺忍(梵anulomiki^ ks!a^n=tih! ),而未得无生法忍等之记载。  随顺一语,在佛、众生、教法皆可用之。

随顺(佛教名词)

随顺(佛教解释)

  随顺,汉语词汇。

  拼音:suí shùn。

  指依顺;依从。见韩愈 《答陈生书》:“所谓顺乎在天者,贵贱穷通之来,平吾心而随顺之,不以累乎其初。”

词目

  随顺

  拼音

  suí shùn

词语解释

  指依顺;依从。

  1、唐 韩愈 《答陈生书》:“所谓顺乎在天者,贵贱穷通之来,平吾心而随顺之,不以累乎其初。”

  2、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若不随顺他,依旧要勒死我。”

  3、《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拖住便道:‘一杯淡酒,又不长久,便请到家。’那 姚二郎 只得随顺到来。”

  4、《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 张彬 没奈何,只得随顺。”

  5、明 施耐庵《水浒》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其它概念

  随顺,谓随从他人之意而不拂逆。法华经卷一序品有供养诸佛、随顺(梵a^nulomiki^ )行大道、具六波罗密之说。同经卷四‘五百弟子受记品’亦说,世尊甚奇特,所为极希有,随顺(梵anuvartayante )世间若干之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之贪着。  新华严经卷三十七中亦有菩萨如是观一切法之自性清净,随顺(梵anu=loma )不违),得入第六现前地,得明利之随顺忍(梵anulomiki^ ks!a^n=tih! ),而未得无生法忍等之记载。  随顺一语,在佛、众生、教法皆可用之。于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八举出十种随顺学法,即不净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厌逆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光明想、离欲想、灭想、死想;并言欲修习十想,须断十种障碍学法与违逆学法。又举出宿因、随顺教、如理加行、无间殷重所作、猛利乐欲、持瑜伽力、止息身心粗重、数数观察、无有怯弱、离增上慢等十种随顺学法,并一一加以解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成熟品、大乘庄严经论卷二成熟品、俱舍论卷四、法华经文句卷二上]

  当代·殷谦杂文集《心灵真经》:“文学艺术是一种向生活显示自由意志和精神力量的自觉行为,而并非“生活”驱使或奴役下的被动的行为。文学或艺术并不是对生活无条件的随同、放任和随顺,而是对生活的拒绝、拷问和质疑,如果将一部作品的笔触仅仅停留在外在的层面来反映现实生活,那就不能使其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更不能使其成为一部具有精神力量的作品。”

随顺的文章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