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师
  • 观受是苦 远离悲观和失望 观受是苦 远离悲观和失望

      有的人说我一辈子感到很快乐,我没感到痛苦,其实,人的痛苦是太多太多,因为我们有身、有心,就必然有感受。佛法告诉我们观受是苦,苦包括苦苦、坏苦、行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

  • 佛法与情绪管理 佛法与情绪管理

      佛法怎样实现情绪的管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管理,没人的地方同样需要管理。比如这个地方,如果我们把桌子、凳子有序地排好,就会给大家一个好印象。这个比较好管理。桌子、凳子不会反抗。横着摆、竖着摆,听你的招呼。对人的管

  • 你在受苦吗? 你在受苦吗?

      有的人说我一辈子感到很快乐,我没感到痛苦。其实,人的痛苦是太多太多,有些苦甚至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佛法告诉我们观受是苦,苦包括苦苦、坏苦、行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

  • 如何拓展生命的厚度?开发慧命? 如何拓展生命的厚度?开发慧命?

      今天给大家讲“拓展生命的厚度”这个题目,就是希望在座的各位思考,应该怎样从现在的生活出发,提升对生命的认识,进而启发慧命、把握住生命。我甚至希望,通过你们去传递这个精神,去带领所有的人一起,认识生活、认识生命、启发慧命、践行使命。

  • 生命的厚度如何增厚?记住四个词 生命的厚度如何增厚?记住四个词

      苏东坡对于佛家、道家的学问和修养都很高,他一生坎坷,却能够很潇洒地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就是因为他对生命是有认知的。我从苏东坡的身上总结出四个词:第一、生活;第二、生命;第三、慧命;第四、使命。如果你们记住这四个词,生命的厚度就会大大的增厚。

  • 生命的厚度要多少才算厚? 生命的厚度要多少才算厚?

      “生命的厚度”多少算厚啊?我想,这个厚度没有标准、没有上限,但是至少应该有下限。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中华文明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曾经出现过多少的风流人物、志士豪杰?然而,真正能被人们记住的有几个?佛教有一个比较文雅的词儿叫“芸芸众生”。

  • 沉迷“五欲”终将被“挂碍” 沉迷“五欲”终将被“挂碍”

      “人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就是说这两边都不可取,你逃避世间也不对,在这个世间沉溺于财色名食睡也不对,沉溺于“五欲”也不对。过去有四句话:“财色名食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能从中跳过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 “轮回”,又名“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轮回”,又名“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有这些业力,就会有这些能量,又由于这些能量,它就会带着你去轮回。《八识规矩颂》里面有一句话:“去后来先做主公”,讲的是投胎。投胎是你上辈子跟这辈子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佛法把这个叫做中阴身

  • 什么是高品质的生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高品质的生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讲生活质量,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生活。这个问题我看今天的人是很迷茫,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一样,“生活是一团麻,生活是一团火”。但是依我看,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衣、食、住、行。没那么多复杂的事儿。现代人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品味”。

  • 人生达到“善”的品质就够了吗? 人生达到“善”的品质就够了吗?

      生命从恶到善、从善往上升到罗汉精神,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释迦牟尼佛曾经也学过罗汉,《法华经》的最后,他给那些罗汉全部的授记,说他们统统都得成佛,所以罗汉最后都成佛去了。佛法的最高精神就是要成佛。罗汉并不见得就是不好的,只是个阶段

  • 佛系青年的“放下”,到底是“放下”什么? 佛系青年的“放下”,到底是“放下”什么?

      在青年一代面对社会压力加大引发的焦虑情绪下,“佛系青年”蹿红社交网络成为2018年度热词。人们纷纷以“佛系青年”自居,将“都行,可以,没关系”作为口头禅,标榜“看淡一切无欲无求”以缓解压力。如果把“不作为、不强求、不积极”的消极态度称之为“佛系”

  • 当你做了好人,却并不快乐 当你做了好人,却并不快乐

      有人认为奉献无非就是拿钱出去;也有人明明想做个好人,付出后又觉得憋屈;出现这些问题,其实是还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奉献。这一节中,宗性法师为我们开示了如何从奉献中收获喜悦。当你学会“爱的奉献”,快乐就会如泉涌一般而来。

上一页 1.. 4 5 6 ..9 下一页9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