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师
  • 打开心灵的枷锁

    打开心灵的枷锁 宗性法师 2001年7月25日 蒙大和尚慈悲,给我这么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佛的一些心得。几天来,前面的法师、老师都作了非常到位的开示,通过昨晚的传灯法会,大和尚把每位自性的灯点亮了,这个枷锁可能已经打破了。我再画蛇添足讲点东西,会不会

  • 佛法中“四摄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价值

    佛法中“四摄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价值 内容提要:佛法中的“四摄法”,是佛教徒实践菩萨道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相关经论对“四摄法”的解说的疏理,对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的基本内容作了概括;并指出佛教“四摄法”设立的目的,是通过对“四

  • 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古清规》称谓考辩

    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古清规》称谓考辩 宗性法师 一、绪论 “丛林”一语,是我国汉传佛教中,僧众聚集居住之寺院的通称,尤其指有规模的禅宗寺院。但是,在中国早期禅宗史上,大多数禅僧一生以瓶钵生涯的头陀行随缘应化,生活简朴,居无定所。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四祖道

  • 《四分律》的翻译诸问题述考

    《四分律》的翻译诸问题述考 宗性 内容提要:由印度传来的法藏部广律——《四分律》,各种文献对其翻译的译者、时间、及律典卷数的记载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各种文献的疏理提出:《四分律》在翻译时,支法领曾经在西域求法时,已听到过佛陀耶舍讽诵《四分律》,佛

  • 遍老佛学思想管窥

    遍老佛学思想管窥 宗性 一、缘起 蒙乐山市佛教协会相邀,由乐山市佛教协会、峨眉山佛教协会、乐山乌尤寺联合举办的纪念遍能大师圆寂五周年及乐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将于2002年9月1日在乌尤寺举行,本应整束与会受教,然他方会务,无从抽身不能与会。昔日同窗,乌尤寺

  • 遍老僧教育思想探微——纪念上遍下能院长诞辰一百周年

    遍老僧教育思想探微 ——纪念上遍下能院长诞辰一百周年 宗性 一、缘起 大约在1993年5至6月顷,遍老为四川省佛学院学生讲授过怡山禅师所着《怡山发愿文》,笔者不聪,于遍老讲授的内容已所记无几,但遍老当时在课堂上谆谆教诲之意,言及佛教现状的严肃神情,历历在

  • 救救历史文化遗迹――龙藏寺

    救救历史文化遗迹――龙藏寺 ――关于新都区新繁镇龙藏寺历史、现状及其保护方案的调研报告 宗性 龙藏寺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此寺于唐代贞观三年(629年)由仰惠大师创建,初名慈惠庵。宋代祥符元年(1008年),觉善大师扩大规模,更名龙藏寺。元代末年,寺院毁于

  • 敦煌写本《观心论》校勘

    敦煌写本《观心论》校勘 宗性 《观心论》一卷,唐·慧琳(737—820)撰《一切经音义》卷第一百载:“观心论者,大通神秀作。”(T85,931页, a)有铃木大拙五本对校(1971年岩波书店《铃木大拙全集》别卷一。 五本即敦煌写本S2595、龙谷本、金泽文库本、朝鲜版本、日

  • 净化心灵 化解危机——人类走向光明之路

    净化心灵 化解危机——人类走向光明之路 宗性 一.前言 当今人类非常值得炫耀的,便是以工业文明为核心,以市场经济为动力所创造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当今人类又确实非常可悲,人们在生活中几乎吃不到未遭污染的食品,喝不上未遭污染的水

  • 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古清规》称谓考辨

    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古清规》称谓考辨 成都文殊院宗性 一、绪论 “丛林”一语,是我国汉传佛教中,僧众聚集居住之寺院的通称,尤其指有规模的禅宗寺院。但是,在中国早期禅宗史上,大多数禅僧一生以瓶钵生涯的头陀行随缘应化,生活简朴,居无定所。这种情况,一直到了

  • 人.家庭.社会

    人.家庭.社会 宗性法师主讲 讲座主题之缘起 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再认识 按照惯例呢,一开始要对大家有一个称呼,今天来参加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讲座,我特意早到了一会儿,想看看听众都是什么样的。结果看到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既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既有老的

  • 传统佛教僧团管理的目标及现代意义

    传统佛教僧团管理的目标及现代意义 宗性法师 “现代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受到世人的普遍认同。佛教僧团的管理,也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印度佛教僧团,以及中国汉传佛教僧团的管理的办法作了简略的介绍,并对佛教僧团管理的目标作了分析。提出僧团管

上一页 1 2 3 4 ..9 下一页9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