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摩法师
  • 业力不可思议

    业力不可思议 竺摩法师 普通学佛的人,都知道说「佛法不可思议」这一句话,其实在众生方面说 ,佛法是不可思议,因佛法是佛的境界,不是众生的境界,所以在众生观察不到,自然是不可思议了。若在佛的方面说,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因佛法有证 法和教法两种,在证法中,佛

  • 净土十七问祛疑生信

    净土十七问祛疑生信 或有否认净土,以求生净土为愚夫愚妇的事,是聪明的人所不为的? 慧业文人知识充足,思想丰富,悟性特强,见解绝高,而怀疑随之。由怀疑而往往徘徊、因循、放逸、自欺,不得佛法实益。 愚者知识较缺乏,思想较简单,悟性较迟钝,见解较浅陋,因不怀疑

  • 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信和疑,是求生净土中极为重要的二法。信是从好的方面说,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一切善法的枝叶,没有信根不会增长。成唯识论说:「信,於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又说:「信如清水珠,信清浊业水」

  • 淤泥不染

    暂无简介

  • 佛教与人生

    佛教与人生

  • 与几位佛友谈及竺摩法师之回忆 与几位佛友谈及竺摩法师之回忆

      1977年,继禅法师出家后进入马来西亚佛学院读书,竺摩长老是院长兼讲师,师徒之情就此建立。  回忆当年上课的情景,法师说:长老说话时有很重的浙江腔,学生跟老师父沟通时,相当困难。我们就用心听,用心去理解,尤

  • 掌握这些原则,你讲话会人人爱听 掌握这些原则,你讲话会人人爱听

      谚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论语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孔子亦说:「为政不在多言,言多必失」。讲话谨慎不多,沉默寡言,固然是美德;但多讲话亦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只要懂得讲话的技巧或艺术,

  • 高僧眼中的4种人生状态,你属于哪种? 高僧眼中的4种人生状态,你属于哪种?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个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理解与认识,是有意

  • 人生在世,什么最靠得住? 人生在世,什么最靠得住?

      今晚我有机会在此与各位宣讲佛理,真是高兴。现在我要提出一个问题来讲,就是:人生谁最可靠?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平常或者都有说过或听过,做人要有一个靠山才稳。但这个靠山颇有问题,究竟谁最可靠?

  • 它可以治疗各种身病和心病,你知道是什么吗? 它可以治疗各种身病和心病,你知道是什么吗?

      疾病,是谁也不能幸免的,在佛法中说人生有老病死,把病列为人生的四大痛苦之一。依佛法观察人生,平时有病的人,固然已在病苦中,即使没有病的人,也无时不在病中。这话是怎样讲的呢?因人生的病,有从外界

  •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

    佛教与人生 竺摩老法师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 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个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 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理解与认识,是有意义的。 对於人

  • 人生为何要念佛

    淤泥不染 竺摩法师著 要启发众生自性本具迷而不觉的灵光,最好的方便,还是念佛。念佛念得心地清净,自性灵光便会炯然照露出来。对于佛法没有认识与信念不具的人,总认为念佛没有什么意思,或属于迷信一类。其实用冷静的头脑来观察,念佛不但有意义,不迷信,而且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4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