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果法师
  • 第三章 声闻行果 第一节

      第三章 声闻行果  第一节 行  一、出离心  第二章中说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可以保证未来世得到殊胜的人天善趣身,在六道轮回中来说,是很好的善报。但是,仍然没有超出三界,还是在生死中

  • 禅宗大意·十

    中国的禅宗,有五家七派之分,在用功的方法上,也多少有些差异。沩仰、云门、法眼等久已绝响。今仅就曹洞、临济两宗的用功方法,略说其差异。

  • 第三章 声闻行果 第二节

      第二节 果  一、圣位所断烦恼  声闻乘行者,从世第一位善根之间发起真无漏智,即能断尽三界的见惑而成为初果圣人。此后更不断地数数修习无漏圣道,即能渐次地断尽修惑而证得阿罗汉果。故圣位中所断的烦

  • 禅宗大意·十一

    见性是禅宗的根本目的,参禅者必须透过的关门,古今参禅人的第一要事。所谓‘见性 ,即开发自性,彻见自己本来心性,自觉到本来具有的佛性。

  • 第四章 菩萨行果 第一节

      第四章 菩萨行果  第一节 菩萨乘的发心和誓愿  一、略说大乘名义及其殊胜  梵语‘菩提萨埵’,略言菩萨,义译觉有情。‘菩提’是觉义,即智所求果;‘萨埵’是有情义

  • 禅宗大意·十二

    佛教各宗派,均有所依据的经验。依经论而有教相,依教相而显示其观点,判摄佛陀一生所说的经教。禅宗则不同,它没有所依的经论,完全是以自己的参究体验为其传道的依据。

  • 第四章 菩萨行果 第二节

      第二节 行位  一、总说行位  菩萨行位,就因果合说,总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佛果。若开十住中第一发心住所修信等十心为十信,于第十地终别开顿觉,则总为五十二位。但十信是十住中

  • 禅宗大意·十三

    十三、顿悟渐修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远觅,不离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灭。真心如空,不断,不变。故云:百骸溃散,归火归风。一物长灵,盖天盖地。嗟夫今之人,迷来久矣。不识

  • 第四章 菩萨行果 第三节

      第三节 修断  一、所修胜行—六波罗蜜多  菩萨于诸行位中,修习无量法门,若随类摄,六种波罗蜜多可以摄尽;所以六波罗蜜多,是菩萨的正道,也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如《解密经》经中佛告观自在菩萨

  • 禅宗大意·十四

    三玄三要,自临济公五代孙汾阳善昭以偈慨之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 此偈一出,皆云三玄三要,是建化事,无益于道,绝无再谈此事者。

  • 第四章 菩萨行果 第四节

      第四节 果德  一、菩提  佛位圆证二转依果,为菩提涅槃。菩提是能证的无漏智,涅槃是所证的真如理。菩提是所生得,涅槃是所显得。  菩提是转有漏杂染的八识而成的四智相应心品:(一)大圆镜智:此智为

  • 禅宗大意·十五

    参禅,是学佛人修行办道的正行正道。但参禅一事,口说是容易,只要一念清净,时刻反省内照,乃至保持当念孙明历历,在行为上,任运腾腾,腾腾任运。如果掉举妄动太盛,参一个话头,就能有了悟之期,斩断生死命根,而得自在解脱。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5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