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果法师
  • 集谛

    集谛 正果法师 (一)集谛总相 集是招集义,即招感集起苦果的因;包括一切烦恼,和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集为什么是苦的因呢?由此烦恼及有漏业集起生死苦故。但佛陀在经中,随最胜义唯说爱为集谛。最胜是遍行义,由爱具有六遍行义,是流转生死最胜的染污法,

  • 苦谛

    苦谛 正果法师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以后,最初在波罗捺斯城外鹿野苑说四谛*轮教化五比丘,令他们观察世出世间的因果道理,而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五八听闻了这四谛法门,漏尽意解,成阿罗汉,究竟解脱了生死流转的痛舌。如来入灭的时候,亦以四谛法门为最后

  • 灭谛

    灭谛 正果法师 (一)灭谛体相 灭是灭尽义,即择灭无为,由圣无漏智慧的简择力,灭尽惑、业、苦三种杂染法,究竟证会静妙安稳的寂灭果,是即灭谛体相。《集论》解灭谛相文说:“相者,谓真如,圣道,烦恼不生,若灭依,若能灭,若灭性;是灭谛相。”这是以灭所依的真如,能灭

  • 受持五戒的意义与功德

      佛教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一)不杀生而仁慈  生是生命,凡有生命的动物,无不贪生怕死,我们爱护自己的生命,怎可以随便杀害其他生命呢?所以皈依佛门,第一条要守

  • 佛教基本知识 佛教基本知识

      《佛教基本知识》是正果法师为中国佛学院编写的一部教材,影响甚广。全书分为四章 ,第一章教理;第二章人天行果;第三章声闻行果;第四章菩萨行果。《佛教基本知识》在行果的编写上先写人天乘,依人天正法

  • 禅宗大意 禅宗大意

    《禅宗大意》的作者是正果法师。本书为正果法师在中国佛学院、福州鼓山涌泉寺等处多次讲授禅学的讲稿。法师认为,在菩提达摩之前,中国已有禅学的滥觞,其发展的轨迹隐然可寻。

  •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习止观的人没有一个寂静住处,从无始以来本自散乱的心就很难调柔静定。

  • 禅宗大意·一

    一九八○年夏天,福州鼓山涌泉寺约我为该寺僧伽培训班作短期讲学。预定内容讲完之后,学员们要求我讲讲禅宗,我高兴地答应了。当时手边没有参考书,只好凭记忆及随身带去的一本禅学笔记,写出一份禅宗提纲的讲稿,大约四五千字,学员们把它刻写油印出来。

  • 第一章 教理 第一节 第一章 教理 第一节

      第一章 教理  第一节 佛法僧三宝  佛法僧三宝,为学习佛法的人应该具有的根本认识,所以这里首先提出来解说。  一、世间最初有三宝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以后,三七日间,唯自受用解脱的妙乐。

  • 禅宗大意·二

    读了《续高僧传》、《宝林传》、《传法正宗记》、《景德传灯录》、《释门正统》、《付法藏传》、《林间录》、《三宝记》、《内典录》、《人天眼目》、《禅祖统纪》、《佛祖历代通载》、《中国禅学考》等十几种佛教史籍

  • 第一章 教理 第二节 第一章 教理 第二节

      第二节 五位百法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并且法相名词多以万计,更不容易从各个名相之间得到系统的认识。但是我们假若能够从某些有系统性的名相去学习,而弄清楚其意义和

  • 禅宗大意·三

    禅的起源,在于世尊的正觉。虽然从历史记载上看传灯似乎成为问题,然禅的传灯授受,心心相印,有其由来。如《景德传灯录》卷一说,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5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