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法师
  • 谈「造神」与「封神」

    谈「造神」与「封神」 释昭慧 脸书留言录(之六十五) 102.1.12(子夜) 一、妳的问题是大哉问 Dapheni Chen, 上午我在交通车上以手机响应妳说:「刻在车上,文字输入吃力(很巅陂),待下午返来,再针对妳的跟帖,好好点评一番!」 孰料下午回来后,由于近日体力透支过甚,被医师发现而强烈要求「立即躺下休息」(最近给内湖园区的事岔神之后,腊烛几头烧,每晚睡觉很少超过三小时的)。我迫不得已,只好发帖征得妳的同意,让我改成晚上作答。好在有妳的体谅,容我「宽心静养」,这才让我安心地睡了两个小

  • 历史未必公道,因果丝毫不爽

    历史未必公道,因果丝毫不爽 释昭慧 脸书留言录(之七十五) 102.2.2 上午两次会客:前一批客人是法鼓山斋明寺住持果曜法师,带着两位法师与护法代表前来拜个早年。送走客人后,上脸书写了一点回应洪立明大作的感言。po文完毕,立即下楼与台北来访的张则周教授晤谈。用完午餐上楼后,发现前一则留言后头,出现了慈济人黄美秀居士的回应:「相信历史会给我们一个公道」。唉!这些善良到有点「傻呼呼」的慈济人,他们到现在还认为:「只要我们努力埋头做慈济,赈济贫病与灾民,守护破碎的地球,历史一定

  • 从佛法观点看「情」与「欲」

    从佛法观点看「情」与「欲」 释昭慧 一、前言:淫欲非罪,但能障道 谈到情欲,大多数人对佛教的印象就是:佛教对情欲极端排斥,态度极端保守,甚至以「罪恶」视之。从佛教文献以观,世人会有这样的印象,并不意外。禁绝任何形式的性行为(非梵行),这是比丘戒法的第一条。如律中说:「世尊无数方便说淫欲是障道法,若犯淫欲即是障道法。」 《杂阿含经》用生动而强烈的对比方式,提醒比丘们要远离五欲: 「愚痴无闻凡夫,比丘,宁以火烧热铜筹,以烧其目,令其炽然,不以眼识取于色相,取随形好。所以者何?

  • 无诤、无诤行、无诤三昧与「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兼论〈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中之「无诤」意涵

    无诤、无诤行、无诤三昧与「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兼论〈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中之「无诤」意涵 昭慧法师 一、前言 2011年8月16日,湖南南岳佛教会在衡山福严寺,举行「慧思大师与南岳佛教」学术研讨会。受到主办单位的邀请,准备草拟论文时,原本是想针对一般较为熟悉,并且缘于作品真伪问题,而受到较多关注的〈大乘止观法门〉,来讨论该书中的禅学理论。然而随后在拜读主办单位所寄赠的《慧思大师文集》时,其中〈诸法无诤三昧法门〉的内容,引发了笔者的好奇: 既然书名有「无诤三昧」一词,

  • 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

    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 台湾玄奘大学教授昭慧 一、绪论 当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佛教不可能对此毫无闻问。即使是全心隐修而不欲入世间行菩萨道的修行人,只要是得面对生活(饮食起居、看病吃药、舟车乘载),就得面对科技,因为吾人之食衣住行,无一不仰赖科技成品。而信众的个人生活、居家环境、就学场所、职业场域,更是处处仰赖科技。因此,无论是为了修道者的个人需求、僧团需求、辅导信众的需求,还是响应世间的需求,置身当代科技文明之中的佛教,都无法回避对科技内容的得宜运用与适切

  • 如何看待女性在台湾佛教的崛起

    如何看待女性在台湾佛教的崛起 释昭慧法师 在台湾社会确实是女性出家人比较多,它也算是非常奇特的。曾经也有记者调侃我们,用一些煽动性的语气说,这些人是不是因为失恋了,离婚太多啦,想不开啦,对现代社会环境适应不良啊,我想如果问题这么单纯的话,那么男性为什么不增加?因为男性同样也面临这些问题。应该是说,在传统的两性关系中,就现在残余下来民法的痕迹,我们也看得出来,对女性并不公平。传统家庭伦理,对于女性角色所担负的责任,向来也是倾向于偏高。以一个现代女性,比较有自主意识,

  • 从佛教伦理学看器官移植问题

    从佛教伦理学看器官移植问题 释昭慧老师 ●一、绪论 ●二、净土宗的看法 ●三、生死分际的判定—阿陀那识执受根身 ●四、异象释疑 ●五、综述其他伦理争议: (一)争议之一:脑死 (二)争议之二:器官商品化 (三)争议之三:活用胎儿组织 (四)争议之四:基因工程的偏锋 (五)争议之五——动物实验的罪恶 一、绪论 近代的器官移植医术,时机包括生前的移植(如骨髓、肾脏)与死时的移植(如角膜、肝脏、心脏);用途包括自体移植(如将自己的皮肤、骨髓、血液先行割下或抽出,再于适当时机移植或输入)或

  • 介绍印顺导师

    介绍 印顺导师 演 讲:昭慧法师 纪 录:释法闻、陈瑞蓬 修 订:释传法 时 间:八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地 点:香港妙华佛学会 慧莹法师,诸位法师居士: 大家好!我是非常感恩慧莹法师的。记得我叁十岁时出第一本书《如是我思》,就是慧莹法师集资帮我印出来的。还有,认识慧莹法师的时候,我正在南部一家寺院做典座,非常忙碌。慧莹法师虽然是长老尼,却不弃後学,从香港返台看望印顺导师时,还特别老远从台中跑来高雄看我。看到我的忙碌,心生不忍,回去向导师报告我的生活情形,因此导师便介绍我到福严

  • 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净土思想的抉择

    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净土思想的抉择 释昭慧 关怀生命协会理事长 ......................前略.................... 三、印公有关「西方净土」之思想述要 关于净土的部分,印公着作中着墨极多,特别是他的〈净土新论〉与〈念佛浅说〉、〈东方净土发微〉[11],已将他对大乘净土思想的看法,说得极为清楚明白。由于中国佛教以「净土宗」之声势最为浩大,净土宗(与日本的净土真宗)又是以西方的弥陀净土为主,所以印公观点对「净土宗」传统思想的冲击也最大。故有关东方药师净土、此方弥勒净土

  • 瑜伽禅观

    瑜伽禅观 释昭慧 大乘瑜伽师的历史贡献 瑜伽禅观,是产生唯识学极为重要的因素,所以唯识学派也称为瑜伽行派(Yogacara)。唯识学派的兴起,与西北印瑜伽师的禅观经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禅修时,定中所缘影像与现实状况不符的经验,使他们容易产生“唯识无境”的想法。 西元四世纪,罽宾的瑜伽师,紧随经部譬喻师而独立发展。他们本着瑜伽师的修证,综合说一切有与经部的理论,应时机而直通大乘。印顺导师指出:这一学系的开展,继承经部的过未无体说,细心持种说,境界不实说,而导入“三界唯心”,

  • 虚怀若谷的大德风范

    虚怀若谷的大德风范 释昭慧 一向视“应酬”为畏途的笔者,近年逐渐体会到大乘菩萨“随喜功德”的意蕴,于是努力改变自己,以欢喜与祝福的心情,参加了几场佛门盛会。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十月二十一日上午,在法鼓山落成开山大典中,当司仪喊“全体起立,请圣严长老开示”之时,大众依司仪口令而起立,长老上台察觉之后,立即不安地频频挥手,请大家坐下,并在致词之时,一再表明,要大家起立是很“失礼”的,因为在座的贵宾“并非全是我的弟子,有的是世界宗教领袖,有的是为佛教与社会而牺牲奉献的菩

  • 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释昭慧(台湾玄奘大学教授) 释悟殷(台湾弘誓佛学院讲师) 内容提要:依据玄奘的戒律生活,与他在西行求法时,于各地僧伽蓝的见闻实录,玄奘的戒律观,可归纳以下四点:一、面对异国风土民情,他会宽容地看待因时因地制宜的“随方毘尼”,如改变安居月份、改变僧团序次形式等,他都不以为忤,不会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淖。二、“随方毘尼”有凌驾于戒条之上的原理、原则以为依凭。虽然在既有文献中,欠缺玄奘在这方面的完整观点,但是从他对许多案例所下的断语,可归

上一页 1.. 4 5 6 ..10 下一页1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