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悟法师
  • 《遗书与晋王》导读

    《遗书与晋王》导读 天台山国清寺 月悟 天台宗实创人、四祖智者大师(538—597),圆寂前三天,亲笔写下《遗书与晋王》(以下略称《遗书》),近二千言,作为对其菩萨戒弟子——晋王杨广的最后嘱托,亦对自己一生弘法的心路历程作了总结,不乏“春秋笔法”,故初机读者不易读懂。《遗书》收录于《国清百录》卷三第六十五。《国清百录》四卷(《大正藏》卷四十六第793页),系由五祖章安大师(561-632)据智寂禅师(生卒不详)未成底稿搜集整理而成,即从智者大师入天台山(575)至隋大业元年(605)的史料,共

  • 谈谈大开圆解

    谈谈大开圆解 释月悟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在《教观纲宗》中指出: “圆人受法,无法不圆。又未开圆解,不应辄论修证。纵令修证,未免日劫相倍。” 这里讲的“大开圆解”,指天台宗圆教“六即佛”中的名字即佛。天台宗圆教位次, 都是不思议境界;位登名字,则是解悟,已初步开悟,非凡夫俗子所能测度。 天台智者大师说: “能说不能行, 国之师也; 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前一句指“大开圆解”的圆教名字即佛,后一句指“圆伏五住烦恼”的圆教观行即佛。位登名字,能做国师;继证观行,能做国宝。圆教的

  • 由拿破仑的远见谈开去

    由拿破仑的远见谈开去 天台山国清寺 释月悟 据《大正藏》“善见律”云:“末法中五千年来,学三达智,能得四果。六千年後不得道果。”其中“三达智”指世间智、外道(正统)智、出世间智(戒定慧)。不学“三达智”,不能证得小乘极果阿罗汉,大乘圆教十信菩萨位。虽然末法时期唯以念佛得度生死,但若有修有证,最後念佛往生,则有希望上品往生。“三达智”前二智皆指世间的学问,皆须通达;因此,笔者遵循佛陀的教诲,间或亦涉猎世间的文化典籍。 近日翻阅了有关拿破仑的传记,颇为叹服拿破仑的远见。

  • 学习济公济世利他的菩萨精神

    学习济公济世利他的菩萨精神 天台山国清寺月悟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於我灭後,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不言而喻,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陀灭後以戒为师;小乘行人如是,大乘行人亦复如是。然而,对於戒律,大小乘行人的观念大不一样,并且有时还极端相反。佛教传到中国,时至现在,皆是大乘佛教,是故学大乘要有大乘菩萨的襟怀与气度。一切以济世利他至上;若为济世利他故,非犯戒不可,则犯戒亦不妨。千万不要学小乘行人的小家子

  • 劝念佛人学天台宗

      一开始持名念佛,与读诵《妙法莲华经》之后,再持名念佛,境界大不一样,这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在写给我信中谈到的真实感受。《观无量寿经》谈到上品往生必须读诵大乘经典,很有深意;尤其是《妙法莲华经》,为诸经第一,如来极谈,且有“广说的《阿弥陀经》”之誉……

  • 读“一宿觉”公案的思考

    读“一宿觉”公案的思考 月悟 在《坛经》里,有一则“一宿觉”公案。号称“一宿觉”的高僧是唐代永嘉玄觉禅师(?—713),温州永嘉戴氏子。八岁出家,少习经论,精通天台止观法门,与天台宗八祖左溪玄朗大师同出七祖天宫慧威大师门下,谒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于曹溪。与慧能一问答,即悟了禅宗顿教思想,随即就要告别,而慧能留他住了一宿。因此,世有称其为“一宿觉”者。 玄觉禅师修学天台止观三十余年,而得到掸宗慧能大师印证并盛赞,可见禅、教不二,无二无别。 昔人称宗下(禅宗)之不许思维分别、直

  • 东西三圣降魔略记

    东西三圣降魔略记 月悟 欲界六王之一“他化自在天”之主,便是魔王波旬,常率眷属到人间破坏佛道。末法时期,则化作佛弟子或附佛外道邪师,扰乱佛法,即佛喻“狮子虫”。惟劝人造恶,令退善根,不令生离欲界。 陈尚书令、大居士毛喜称颂“东土释迦”智者大师:“自世尊泥洹之后,能降伏天魔(波旬)者,在印度有优婆毯多尊者,在我国唯有智者大师。” 世尊经过六年苦修,身体羸弱,污垢满身,思忖:倘若外道看见我等如此苦修,必然讥为“自饿是涅槃因”;我当为利乐众生而受食,然后成道。于是,他便到尼连

  • 轮回转世的又一实例

    轮回转世的又一实例 月悟 2002年第7期《东方女性》杂志(海南省妇联主办),以显著的位置,近二十页,详细而真实地报道了“转世奇人”唐江山的前世、今生。这项特别调查称: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不磨村村民唐江山,生于1976年。3岁时,他对父母说:“我前世叫陈明道,前世父亲叫三爹(陈赞英),家住儋州(距东方市160多公里)。”并能讲一口流利的儋州方言。6岁那年,他清楚地记得他前世所在地“儋州市新英镇黄玉村”,并带他的父母,在他的指引下,乘车来到这里,接着认出了自己的前世父亲陈赞英及两个姐

  • “江湖”略考

    “江湖”略考 天台山国清寺 月 悟 “江湖”一词泛指四方各地,如“走江湖”已成为非常流行的日常用语。但是,考其由来,却系禅家口头禅,与昔时江西、湖南禅风极盛有关。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有两个大弟子:一是江西青原行思,一是湖南南岳怀让。青原之法嗣有石头希迁,以振道于湖南,而号为湖南;南岳之弟子马祖道一,以振道于江西,而号为江西。此后,禅宗“一花开五叶”,“江西与湖南,儿孙满天下”(语出《无尽灯论》)。南岳支下分出临济、沩仰二宗,青原支下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临济宗后又

  • 为经忏正名

    为经忏正名 天台山国清寺 月悟 中国佛教的各种经忏仪规,是由许多祖师根据佛经编成的;无非佛教徒修行的方法,其目的是忏悔罪过或修习止观。施主供献饭食、财资以增益福德,乃是无相布施;而僧人自己日常修持忏法以忏罪求福生慧,完全是两件不同的事。 无奈时值末法之今日,众生之中上根利器者稀小,普遍为中、下根人。僧人系专业弘法者,欲弘扬佛法,利益大众,不仅要契理,还要契机。盖中、下根人,布施、供养三宝,率多有相布施,希求有所回报,而得人天果报,亦当鼓励。施主给以财物,礼请僧尼来做

  • 佛弟子要守住酒戒

    佛弟子要守住酒戒 五戒中的第五戒“不饮酒戒”为“遮戒”。饮酒这一行为本身,不违国法,可是因饮酒而失去理智,后果很可怕。 ??佛教特别强调不饮酒戒,与佛教强调智慧有关,因而成为佛教的一大特色。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讲了35种过失,并告诫大家:“有人施酒及自饮酒,得狂愚报。”给别人布施酒或自己买酒喝,果报有两种:一是生生世世变成疯狂者,二是生生世世变成愚笨者。《善恶报应经》中讲了36种过失,《华严经》、《念处经》中也讲了很多过失。大家有时间的话,应当翻阅一下这些经典

  • 看破色,认识空

    看破色,认识空(答网友心吾问) 网友心吾问:为何佛教要戒色?既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何必戒之? ??色,指宇宙万有、一切现象、一切事物,一切的人、事、物,一切的你能看见的,你能听到的,你能觉知的、能接触到的,你能感觉到的东西,包括男女色、金钱、名誉、地位、种种的见解看法。空,不是说什么都没有,而是说这些凡夫意识分别心产生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它随时会变化,会灭亡,又会产生,会产生,又会灭亡。也不能独立的存在,与它相连的因缘、条件灭了,它也跟着灭。它还会随时与

上一页 1.. 4 5 6 ..10 下一页1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