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
  •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取支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取支  取支,是上一受支的延续,是指一种强烈的欲望的意思。  取,含有四种: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上一支的爱,是指心中产生激烈的爱憎之念,而取是对爱念生舍取之实际行

  • 第二章 第五节

      第五节 禅道养生与舍利子  乍听到这个话题,恐怕要感到生疏。这是因为舍利子是佛门弟子通过持戒,禅定,般若等修行法门在身体结出的一种晶体,硬似刚石,火烧不融,只在对佛法领悟高深的大师身上出现。释

  •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有支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有支  有,没什么费解的,就是存在。也是有、色有、无色有三种有。  概括的说,有是现象的存在,与行、有为一样,意指一切的存在。因十二支皆是有的存在,所以把十二缘起亦称十二有支

  •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道与养生之间过往从密,须臾难离。  第一节 禅的科学性  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先生

  •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生支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生支  生,在缘起图里是孕妇在分娩的样子。表示由业所引,识入四生之中而结生。  结生:有情生于某一有情的部类,或指日常生活有某种经验产生。前者是指担负有情过去全部经验的余力即

  •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二节 禅的宗教观  禅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它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禅就像百花园,像万花筒,为我们折射出五颜六色、七彩缤纷的迷人光彩和影像。自初唐开始,禅宗犹如一道洪流,奔腾澎湃,普遍深入到中国

  •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老死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老死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老子】里的一句话。流传很广,家喻户晓。但,这个老死的概念和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十二缘起中的老死支,毫不搭界。  今天我们就走进,十二

  •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三节 禅的养生观  禅的养生即心灵的培育。它是现代人平息愤怒、静心、缓解压力,获得快乐的实用养生的真正法门。禅修,可保健养生,净化心灵,强身祛病,延年益寿。坐禅入定等法门,(气功),就有很显著

  •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布施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布施  在佛学文化的修持中,带有数字的条目很多,比如三福(人天福、二乘福、大乘福)、六和(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三学(戒、定、慧)、六度(布施

  • 禅道与养生 结束语

      结束语  禅的门槛仰之弥高。当你怀着一个寻幽探秘的心境,踏入禅门后会惊异的发现,这里清凉一片。  禅的门槛俯拾即是。当你漫不经心的回眸一瞥,就会感到壁垒森严地,乃曲径通幽处。  因此,任何人只

  •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持戒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持戒  持戒,是佛学专用词,又被广泛散播在国学文化中。  戒,是个形意字。你看,小篆字形戒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  戈是古代战争武器,两只手拿着个武器,这个戒该是多么重

  •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忍辱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忍辱  忍辱,最不好修。南怀瑾先生说:学佛的要学布施,布施就是能够舍;舍并不是叫你光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而是一切的习气都要舍掉,改变,丢掉,把整个人生转化。放下也是舍,万缘放

上一页 1.. 4 5 6 7 下一页7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