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
  •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二节 禅武——养身的少林寺  少林寺扬名海外与禅宗的不解之缘密不可分,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后,(北魏孝昌三年),菩提达摩遵西天二十七代祖般若多罗之嘱,为将佛陀正法血脉传回中国,不辞艰辛,从南天竺

  • 佛学四谛之道谛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道谛  道谛,是佛学四谛中的最后一谛。道,是通达的意思,也有道路的意思。当然,这种道路是达到寂灭解脱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认为道谛是指八正道。从此大乘教、小乘教又各

  •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名色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名色  十二缘起当我们共同分享到无明、行、识这三支时,中秋到来,假期开始,停了两天。今天我们继续在十二缘起中逡巡,今天我们说名色。  【名色中名者,谓受想行识非色四蕴。色者若

  • 第一章 第三节

      第三节 禅茶——养神的天心永乐禅寺  茶味即禅味,是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特质,茶与禅合一,透过饮茶,进入平静、和谐、专心、虔敬、清明的心灵境界,所以茶不仅为诗客所慕,也为僧家所爱。  前两节我们

  •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六处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六处  在十二缘起中,识、名色、六处支支有关联,相互存对方。  六处,谓【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时间先后的因果关系,却意味着同时存在的关系或者是前

  •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在这一章节里我们将分几个部分对禅道养生理论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以便大家有一个较详尽的认识。  第一节 佛学调心安养——灵魂魄  养生学有下士养生,中士养气,上士养心之说。禅

  •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触支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触支  触,所谓【缘六处有触】之触,在十二缘起说中,虽说触只缘六处,但事实上,触即是根、境、识三者之接触。故在一般的认识说,于前所述【缘根境生识】之后说【三事(者)和合触】,遂

  •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节 道教理气安养——精气神  养生在修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被认为是必不可少 精神和形体可以相守不离,即形与神俱之说。实现长生不死而得道成仙的目的。  【养性延命录】提出: 养生者慎勿失

  •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受支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受支  受支,是依据触支形成的众感觉,即在外境、根、意识三者和合的基础上增长起来的人生感应,即能受到外境的影响至爱支之间所有感应。感受支分为苦感、乐感和不苦不乐感三者,所有感

  •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三节 中医养身安养——肉筋骨  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叫中医养生学。其颐养的是肉筋骨的健康。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

  •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爱支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爱支  十二缘起为我们勾勒出了,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的生命轨迹。这条生命轨迹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是如何发生的呢?十二缘起如同车轮一般,不停歇的运转,为我们诠释出了一切。

  • 第二章 第四节

      第四节 儒释道三医养生的辩证关系  在前面三节里我们就三医养生的持重点做了简要介绍,毋庸讳言,本文是在宣扬禅道养生观,但就三医文化而言,不分伯仲,难辨高低,为什么呢?  三医都是本土特产,中国

上一页 1.. 4 5 6 7 下一页7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