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凯法师
  • 生命的守护者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命的守护者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圣凯法师 每一个净土都应该是环境净化、生活净化、经济净化、人群净化、身心净化。 --阿弥陀佛并不是反对生活本身,而是反对生活享受的贪恋。 --人类在摧毁其他动物及自然的完整的同时,同样危害到所有人类的健康。 --任

  • 佛教教育出路何在?

    佛教教育出路何在? 圣凯法师 2007年4月29日,在江苏常州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加强佛教教育工作的决议》,希望全国各

  • 中国佛教二千年随笔

    中国佛教二千年随笔 圣凯法师 在二千年的边缘,佛教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出世清净的形象,超越世俗的品格。在世风日下、人心惟微的时代,树立一种超越世俗的宗教品格,这是佛教存在的基

  • 直面“非典”的佛教

    直面“非典”的佛教 圣凯法师 曾经面对电视中伊拉克战争的种种惨烈场面,而伊拉克儿童那凄楚的声音仍在耳边回荡,人们的心绪还未舒缓过来,“非典型肺炎”的阴影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邮箱里是远方朋友发送过来种种有关“非典”的知识、消息、偏方,还有那种令人

  • 二十世纪法照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法照研究综述 圣凯法师 在中国净土教理史上,法照大师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南宋宗晓“六祖说”和志磐“七祖说”中分别被尊为净土三祖和四祖,并且有“后善导”的尊称。日本学者塚本善隆说:“法照可以与唐太宗、高宗时代的善导相提并论,是代宗、德宗时代

  • 灵裕的生平与著作

    灵裕的生平与著作 圣凯 内容提要:灵裕是地论学派南道系的重要人物,本文利用《大法师行记》等碑刻文献,结合僧传的记载,详细考察了灵裕的生平与著作。 关键词:灵裕 生平 大法师行记 作者圣凯法师,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 地论学派是以弘扬《十地经论》

  • 印度佛教僧俗关系的基本模式

    印度佛教僧俗关系的基本模式 圣凯 【内容提要】僧俗关系的模式,其理论依据是大小乘佛教的不同思想,即对“正法久住,广度众生”的不同强调、戒律的不同理解等;其定位涉及到两大维度:一、住持佛教的重任,二、修行解脱的优先性。在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时期,所有教

  • 晋宋时代的禅经译出与禅法传播

    晋宋时代的禅经译出与禅法传播 编辑:释圣凯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姚秦时代至宋末齐初时代,主要有鸠摩罗什、佛陀跋陀罗、昙摩密多、畺良耶舍、沮渠京声等,兼具译经僧与禅僧的身份,翻译禅经,教授禅法,促进了长安以及南朝禅法的兴盛。除此之外,亦有不少自罽

  • 忏悔业障与转变业缘

    忏悔业障与转变业缘 圣凯 戒是善良的利己又利他的品行,重视有善良的动机以及美好的成果。持善戒、持不善戒,犯戒、破戒,戒之杂染、戒之净化,皆须以“思”心所法之审虑、决定,在意识清醒下所为。所以,有意思、有意图、有目的之行为是“戒”;通过心所抉择,合乎

  •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 论善导的忏悔思想

    暂无简介

  • 四大净土比较研究

    四大净土比较研究

上一页 1.. 6 7 8 ..13 下一页13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