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
  • 何谓六和敬?

    如本法师答:僧是和合的意义,而和合复具有二义,即理和与事和,理和是证择灭,就是僧众一同修证此共同选择的寂灭之道理,事和共有六项,即所谓六和敬。一、身和同住:就是身体和平共处。二、口和无诤:就是言语不起争论。三、意相同悦:就是心意共同欣悦。四、戒和同修:就是戒律共同遵守。五、见和同解:就是见解完全一致。六、利和同均:就是利益一体均沾。 这是大圣佛陀时代的僧众制度,在于保障整体僧团的和乐无诤,以达到平等解脱之涅槃彼岸为正宗,固然佛陀三千年前亲自所制定的规则,这六项真

  • 何谓藏教生灭四谛、通教无生四谛、别教无量四谛以及圆教无作四谛?

    如本法师答:四圣谛(巴利语ariyasacca),藏教生灭四谛:藏教者,经律论三藏之教。生灭者,此教诠因缘生法,有生有灭。四谛者,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用析空观,谛审苦集灭道之法,一一不虚,是名藏教生灭四谛。声闻之人,厌生死之苦,欣求涅槃之乐。

  • 何谓五时说法?

    如本法师答:何谓五时说法?就是将佛陀成道后,广宣正法,度之有情,一直到入灭为止,这段四十九年的弘法,分为五个时段,让学佛者能提纲契领,依时间先后分出应机应理五个时段,现在叙述如下: 大圣佛陀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广宣华严经,度大菩萨,是华严时。继而于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梵语sravaka)缘觉乘(梵语pratyeka buddhayana)人,是为阿含时。继阿含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胜鬘金光明等诸大乘经,广谈四教,均被众机,是为方等时。乃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强调诸法皆

  • 何谓五时说法?何谓功德?

    如本法师答:何谓五时说法?功德(梵语guna),音译作惧囊、寞囊、求那。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 景德传灯录卷三云:梁武帝问于菩提达磨: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安僧立众不可胜计,有何功德?达磨云:并无功德。盖此仅为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所谓真功德,乃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不求于世。 六祖坛经云: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 何谓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

    如本法师答: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是这样子,每一个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 须弥山上下皆大,中间略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仞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欲天,再上则为色界(梵语rupadhatu)十八天,及无色界(梵语arupyadhat)四空天。 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

  • 为何出家人长衫右腋下有两条带子,作用为何?

    如本法师答:此两条带子称为剑带,是绑戒刀用的,为何出家僧众须持戒刀呢?这是很庄严的持戒精神,出家僧众欲临破戒之际,宁以持戒而死,不以破戒而活,如此而来,当下即可持戒刀自尽,免得破戒活在世间,毕竟佛门是清净之圣法,不容有破戒不净者停留佛陀正法中。

  •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其余的佛菩萨,是否也能寻声救苦?

    如本法师答:观世音菩萨(梵语Avalokitesvara),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法法平等,佛佛道同,无有高下,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广度无量众生,无尽的寻声救苦,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早已成就佛道,是倒驾慈航的菩萨,如实发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六道同胞爱。

  • 佛陀时代是否有经忏,经忏的起源何时开始?

    如本法师答:佛陀时代并无经忏之有,佛陀很殷勤告诫弟子若有过失,应该勇于承认忏悔,求得自性清净,了知诸法本空,如幻不可得!随著时空演变延传, 佛法东传至中国,约梁武帝时代,经忏便逐渐产生。

  • 为何常住即是一所佛学院?

    如本法师答:常住(梵语nityasthita)是诸佛菩萨,乃至一切圣贤僧所居住之圣域,在常住里有弘法利生事业,是实际履行佛法的道场,古来高僧大德时常于佛寺弘宗演教,广度无量僧众,令僧众得度超脱 ,可谓功德无量!常住是清净道场,是力行佛法最殊胜的环境,应学佛所行,遵佛所言,学佛所证之圣域,是故称之为,常住即是佛学院是也。

  • 人间净土何时产生?

    如本法师答:据经典所记载,应于五十六亿万年,弥勒菩萨(梵语Maitreya)下生人间,人间净土即在彼时产生,那时的众生皆实践十善业(梵语dasakusalakarmani),因而得到净土清净殊胜果报,人寿八万四千岁,男女五百岁方行婚嫁,大地平坦,五谷不作,自然丰收。 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云:尔时人寿极长,无有诸患,皆寿八万四千岁,女人五百岁然后出嫡。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云:弥勒菩萨(梵语Maitreya)于阎浮提岁数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于阎浮提,如弥勒下生经说。

  • 凡夫心境为何有时空观念?诸佛为何无时空观念 ?

    如本法师答:凡夫(梵语prthagjana)心境尚有强烈执著,时空之存在,是因为众生业识不净,乃至执著而自然感召的,因念念执著,分别诸境,时空当下现前;诸佛心境已定破时空,内心丝毫无染污分别 ,故得清净一心,时空之有无,对佛而言,可有可无,非有非无,有无不一不异故。

  • 何谓俱生我执?

    如本法师答:与生俱来的我执,这种我执是累生累劫而延续下来的心病,是先天性的,尚属未解脱的执著,不是后天性学来的,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 ,任运而转,故谓俱生。 我们在六道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中流浪生死,皆为我执在作祟,若能我执当下与空性相应,因我而无我,无我即是解脱自在,更是转凡入圣之要阶,通达涅槃的要道,是故,十方三世诸佛皆赞叹无我的殊胜与功德。

上一页 1.. 13 14 15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