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利法师
  • 印光大师人生思想过程(下)

    印光大师人生思想过程(下) 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大师全集》为中心,其中以《印光大师文集》为重点。论文以时间为轴、以思想为线索,对净宗士十三祖印光大师的生平作了简要描述。本文的重心在于阐明大师学佛、修行、弘法的过程,对大师如何由儒转佛、为何独依净

  • 第一章

    《佛教境界与世界文化融合》报告题纲(上) 报告人:武汉归元寺能利法师 一 佛教的人生哲学境界 1、哲学:爱智慧 佛:觉义,大智慧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以智慧的心生活:如何对待自己(身体、心灵)、他人、社会、环境、宇宙…… ——建立人生观、宇宙观。 2、

  • 第二章

    《佛教境界与世界文化融合》报告题纲(中) 报告人:武汉归元寺能利法师 祖师禅公案: 野狐禅: 百丈和尚每次说法的时候,都有一位老人常跟随大众听法,众人离开,老人亦离开。忽然有一天不离开,百丈禅师于是问:“面前站立的又是什么人?”老人云:“我不是人

  • 第三章

    《佛教境界与世界文化融合》报告题纲(下) 报告人:武汉归元寺能利法师 二 世界文化的融合 A、宗教的融合 宗教的目的: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向。 佛教成佛、道教即身成仙、基督教升天堂 宗教的起源:通过自身的静定,观察到超出我们知觉的范畴,另

  • 第一章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 (一) 内容提要:太虚大师是清末民初四大高僧之一,以办学、弘教为事业,融八宗为一体,提倡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的中坚力量,其中以提出的“人生佛教”最为切时,本文从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

  • 第二章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二) 一、人生佛教与佛教的反思 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以人间为选择,以人道众生苦与乐、暇无暇参半易于解脱而于此间降生、成道、说法、示寂。唐·裴休在其所撰《圆觉经疏序》中写道:“诸天正乐,修罗方瞋,鬼神沉幽囚之苦

  • 第三章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 (三) 二、人生佛教与当代佛教的反思 太虚大师提出佛教革新的原因,主要是有鉴于当时中国佛教发展上出现偏颇。大师在《震旦佛教衰落之原因论》中分六个方面论述,即化成、政轭、戒弛、儒溷、义丧、流窳。特别在第六中,大师

  • 第四章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四) 三、僧制的革新与现代寺院管理反思 太虚大师在《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说“我历来的主张,是要在寺院僧众制度的改进上做起”[1]当时,一方面北洋军阀政府提倡庙产兴学,使僧人们惶惶不安,因为政府把庙产一提,生活就没

  • 第五章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五) 本来《禅苑清规》、《敕修百丈清规》对丛林的管理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与方法,兹作一简要说明。寺院,古来称为丛林,。”《百丈丛林清规正义记》曰:“律中,凡四僧以上,至百千,同住一处,作法游事,如水乳和,皆名丛林。”所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3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