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
  • 第五编 第七讲

      论说  真信切愿一心念佛为净土法门之最要论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无片事可得。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念佛求生净土

  • 第五编 第八讲

      开示  丙寅势至菩萨圣诞开示乐清虹桥居士林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

  • 第五编 第九讲

      答问  答江西刘士安居士十四问  一问。内典中有说罪福性空。何以释迦成佛。犹有受宿世报应处。究竟定业能逃否。  答。罪与福皆从缘生。所以性空。以其缘生无性故也。夫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我佛所以示

  • 第五编 第十讲

      演辞  在宁波佛教会演说辞  观近代世界潮流。佛教有必兴之气象。佛法自来中国。垂二千余年。其能健全流传至今者。以有真实不讳之慈悲二字在也。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而社会上之仇视教徒。轻蔑佛法。都

  • 第五编 第十一讲

      书函  覆程圣西居士书  圣西大居士法鉴。自衢防内变后。诸长官均皆离浙。惟居士一力维持财厅。不易初心。钦佩奚似。即此一观。足见平素之定力深也。喜甚慰甚。顷读来函。欣愧无已。谨复者。性具善恶之论

  • 第五编 第十二讲

      要述  台宗三观  夫三寸之管。气序不衰。一尺之表。朝阳可测。是知得其道者。岂远乎哉。三观。诣理之妙门。今明此义。故借为喻也。仰佛法遐踪。神功浩旷。求兹非远。寄乎一心。体之有原。总乎三智。而三

  • 第五编 第十三讲

      讲义  释普贤行愿品题及大愿王义(在永嘉城讲)  山僧今日受吴璧华居士之请。讲普贤菩萨行愿品题。因时迫不及详谈。故略而说之。但将菩萨行愿。印入听众八识田中。为将来成佛之种子耳。此品从华严经中来。

  • 第五编 第十四讲

      特著  人生之目的  人生之究竟目的何在。余亦未敢轻意说出。其必待尔痛切彻底研究一番。直须逼拶到山穷水尽。转不得身。吐不得气时候。始有商量余地。若匆匆随便说出。恐将来有骂我日子。此非诳骗。可请

  • 第五编 第十五讲

      序疏  台宗九祖传有门颂心印记序  原夫台宗九祖。以及法智慈云。人也。三千有门颂。至传佛心印记等。法也。法指众生心。人是传法主。法非人不传。心无法莫悟。心悟则法显。人得则道行。苟不得其人。则法

  • 第五编 第十六讲

      跋记  随自意三昧跋  如来出世。说法宗乎一心。列祖相传。修行宝乎三昧。一心智也。三昧定也。智也者。破万汇之昏迷也。定也者。息众生之乱想也。破昏在乎智。息乱在乎定。定、解脱也。智、般若也。修德

  • 第五编 第十七讲

      赞颂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赞  恭闻我佛如来。以大悲为体。观音大士。依般若智返闻。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竟至觉满。寂灭现前。盖是奢摩密照。不同默默昏昏。禅定增明。常自惺惺寂寂。三轮并运。三观圆修

  • 第五编 第十八讲

      联语  上海西池庵联句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但使佛念常现在前。便是真实效验。  信心愿心。更须恒心。要把心愿时刻精进。自然感应道交。  又 又  唯心净土。亿剎匪遥。 不必三祗修福。  自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5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