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
  • 第三编 第一讲

      释题  ○甲一 释论题  ○乙一 释名  ○丙一 释别名  ○丁一 释法  ○戊一 释念佛  ○己一 分释  ○庚一 释佛字  言佛者,梵语佛陀耶。华言觉者。觉、对迷之谓也。不觉谓之迷,不迷谓

  • 第三编 第二讲

      教观纲宗讲录  ││民国十七年在观宗寺讲││  释题  甲一 释法题  甲二 释原题  甲三 释人题  释论  甲一 标示教观通途  乙一 明教观该摄  丙一 正明教观该摄  丙二 次明教观得

  • 第三编 第三讲

      始终心要解略钞  ││民国十三年夏在绍兴戒珠寺讲││  原序一  原序二  引言  释题  甲一 释文题  甲二 列人题  释文  甲一 总标三谛性德  乙一 总标  乙二 列释  丙一 中谛

  • 第三编 第四讲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  ││民国二十年夏在无锡念佛社讲││  释题  甲一 释文题  乙一 文之来由  乙二 文之价值  乙三 文题之分释  乙四 通别能所  乙五 五重玄义  丙一 释名

  • 第四编 第五讲

      慈悲道场梁皇宝忏随闻录  ││民国十四年夏在宁波观宗寺讲││  忏序  录序  缘起  凡例  释题  一释名  二显体  三明宗  四论用  五判教  释仪  一释香赞  二释恭闻  释文 

  • 第四编 第六讲

      慈悲三昧水忏申义疏  ︱︱民国十四年秋在观宗寺作︱︱  原序  原夫实相无相,幸勿涉于因果之谈。妙明不明,可建立于圣凡之说。爰众生念头失真,妄生三细。智眼不察,续起六?。于是飘沉五趣,莫返一真

  • 第五编 第一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新疏  提纲大科分二 :初总释名题五、二别解文义三。  初总释名题五:初释名二、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  初释别名、二释通名。  初序分二:初通序、二别序。  初示降住其

  • 第五编 第二讲

      八识规矩颂讲义  四明观宗讲寺谛闲述  留云佛学研究社。开办初见。原欲先讲大乘起信论。为初机得以根本入门之学。业已登诸报端。乃因民报社讲员李君正刚。演讲一过。闻者咸谓领解之难。予曰。固难也。佛

  • 第五编 第三讲

      妙法莲华经五重玄义辑略  四明观宗讲寺谛闲辑  以此五重,解释经题,题下经旨,罄无不尽。言五重者。谓名、体、宗、力用、教相也。玄、幽微难见也。义、深有所以也。此我圣祖深得佛心,洞明经旨。故于未

  • 第五编 第四讲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重玄义辑略  四明观宗讲寺谛闲辑  ○释此一经,按本宗例,有五重玄义。言五重者,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释此五重,有通有别。通则七番共解。别则五重各说。例如利钝

  • 第五编 第五讲

      六波罗蜜法门  四明观宗讲寺谛闲讲  庚午年四月初八释尊圣诞纪念日上海佛教净业社诸居士乞讲  夫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此阿难尊

  • 第五编 第六讲

      谛公老法师别传  嗣法门人宝静谨述  师讳上古下虚。字谛闲。号卓三。浙江黄岩县人。朱氏第三子。父度润。母王氏。皆早故。丧葬如礼。幼具夙慧。尝从舅氏佐理药业。旁习岐黄。未几即悟药但医病。不能医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5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