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
  • 想要了却生死大事 必须研究佛经 想要了却生死大事 必须研究佛经

      鄙人学寡智劣,未能博览诸书,除佛学外,不敢以臆见妄谈。自入道以来,历三十余年,不过披阅内典、研穷教乘、精参禅理、兼修净业而已,所得一知半解,略为诸公陈之——  佛经自汉明时入我中国,历晋唐宋元

  • 为什么妄念多?因为正念提不起来 为什么妄念多?因为正念提不起来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无。何以故,正念妄念,不同时故。当知念只是一,随于正则谓之正念,随于妄则谓之妄念耳。如同时念有两个,便成两人。今只是一,故正念有力,妄念即消。妄念有力,正念即隐。

  • 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棒喝,亦是一期方便,为人抽钉拔锲,解粘去缚而已,皆破执之具也

  • 谛闲大师遗集 总目次

      谛闲大师遗集总目次  四明观宗寺谛闲大师著  嗣法门人湛山倓虚编订  优婆塞弟子(叶恭绰蒋维乔)参校  卷首  谛闲大师遗像  像赞  挽词  谛闲大师传?  谛闲大师遗集序一  谛闲大师遗集序

  • 谛闲大师遗集 卷首

      谛闲大师遗集卷首  天台第四十三代谛闲大师传?  大师,讳古虚,字谛闲,号卓三,浙江黄岩朱氏第三子。父度润,母王氏。师九岁入塾,聪慧异常。未几,父病殁。家贫,奉母命,随舅氏习药业。舅氏精岐黄。

  • 第一编 第一讲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民国十八年在大连施公寓宅作--  印光法师序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早成正觉,号正法明。但以誓愿宏深,慈悲广大,不离寂光,垂形九界,随类现身,寻声救苦。应以何身得度者

  • 第一编 第二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民国十六年在宁波观宗寺编--  述辑要疏缘起  闲,于前清光绪八年冬,首听妙法莲华经,至法师品时,心窃慕之。本拟立愿,终身奉持全经,定为日课。

  • 第一编 第三讲

      普贤十大愿王别释  --在永嘉城讲--  一 缘起  二 总标  三 别释  ○甲 礼敬诸佛愿  ○乙 称赞如来愿  ○丙 广修供养愿  ○丁 忏悔业障愿  ○戊 随喜功德愿  ○己 请转*轮愿  

  • 第一编 第四讲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注)  民国七年在北京戊午讲经会讲记  原序  三藏十二分教,能诠所诠,千派万别,而同归于一。一者何?一如来净圆觉心也。无染之谓净,无漏之谓圆,无无明之谓觉。

  • 第一编 第五讲

      观经疏钞演义  ││民国十七年戊辰腊月在观宗寺编││  原序  弥陀经以信愿力持佛名号。为至直捷,至圆顿,最极稳当,最易成就。是世尊澈底悲心,普令业障众生,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称异胜方便之法

  • 第一编 第六讲

      大佛顶首楞严经序指味疏  ││光绪十九年癸巳夏五月在上海龙华寺作││  原序  详夫此经,由来无序。先哲以会解之序移置经端者,喜其文义周足,经旨炳然故也。夫以疏序为经序、可谓美善双尽矣。第序与

  • 第二编

      大乘止观述记  目录  大乘止观述记重印序  大乘止观述记序  总释名题 法题 一释名  二显体  三明宗  四论用  五判教相  总释名题 人题  别解文义 初略标大纲即序分 初泛标正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5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