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法师
  • 心无所求

    心无所求 不认识自己,心才会不断的妄求。当明白无一物可得,一法可求,心自然无所求。 若能无求,何来痛苦?何来烦恼?何来是非?何来委屈?何来计较?何来得失?何来贪瞋?何来迷悟?何来凡圣?何来真妄?何来对待?何来有一切罣碍呢? 此时就,「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 有因有果

    有因有果 无痛苦的原因,就无痛苦的事情; 有快乐的原因,就有快乐的事情。 有痛苦的事情,应立即灭除原因; 有快乐的事情,应教人如何快乐。

  • 圆融自在

    圆融自在 常以智慧观自己,可以解脱; 常以慈悲看众生,可以度人; 常以平等视万物,可以圆融; 常以清净过人生,可以自在。

  • 怎么看!都是自己的心!

    怎么看!都是自己的心! 往外看,看到自己的心;往內看,亦看到自己的心。 往人看,看到自己的心;往己看,亦看到自己的心。 往美看,看到自己的心;往丑看,亦看到自己的心。 往好看,看到自己的心;往坏看,亦看到自己的心。 不论怎么看,您都是看到自己的心! 原来是心!在决定自己的人生,及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 不愿开悟真奇怪

    不愿开悟真奇怪 多数人总想修行,却不愿自悟,也不肯觉悟;更不信自己,随时会开悟。 只会羡慕禅师大悟,而本身从来不敢想。故一直拖,此生、来生,一劫、二劫、三大阿僧祇劫……以此知见,来障碍见性,不知何时才能觉醒。不悟!怎么修行?真是奇怪!整日盲修瞎练,自我折磨,不会累吗? 不信自佛,不识自佛,故不能见,自性真佛。去认识,不就见了!

  • 无得无失

    无得无失 不要害怕失去,因为您从来都没失去过; 不要得意拥有,因为您从来未曾拥有过。 来时一个人来, 去时一个人去。 不留下一片云彩, 也不带走一缕炊烟。

  • 勤修戒定慧

    勤修戒定慧 培养自己戒的德行, 培养自己定的功夫, 培养自己慧的觉照。

  • 幻心幻境

    幻心幻境 问曰:六祖言:「心元是妄。」但又教人「各自观心」,其义是否矛盾? 答曰:心本是妄,凡夫执妄为有,故生一切心,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六祖但教人观心识心,方能了达诸法空相,知身心虚妄不实,故要人「不着心」而已;为何不着心?因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 问曰:心虽是幻,却生忧悲苦恼之情,善恶正邪之念,时常困扰彼此,当如何降伏?如何安住? 答曰:心性本空,缘起假有。在未能以空相应之时,知「妄心起妄境」,如生贪念、瞋恚、慢心、执着、邪迷等心,当下知幻,不着即可。无须

  • 速得无上佛道

    速得无上佛道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请问佛,如何速得无上正等正觉?佛言:依般若波罗蜜经所说,离相修行。若非上根利智,可由「一行三昧」入手,亦可速得。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

  • 利益大众的良策

    利益大众的良策 对人感到复杂,是因为不懂人性;对事觉得困难,是因为不懂方法。智者善于观察一切事物,愚者只是被观察的对象,故我们当时时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清楚自身的语言模式、行为模式、思考模式,进而观察所有的人、事、物等。 大部分的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不想改变自己,却想改变别人;只想干涉他人,却不愿自我约束;想要占有对方,却不愿让人牵制;遇到事情发生时,便立即找其借口;心中贡高我慢,而常轻视于人;只接受合于自己的观点,却不认同别人的看法;不是攻击对方,便是逃避事情…

  • 有无皆无碍

    有无皆无碍 「无」是苦,「有」是苦,有无皆是苦;无中生有,从有至无,有无尽无常。世人为何在有无之间打转,总是陷入其中而不自觉。 在家之人---无子女的人,求菩萨赐给儿女,若子女不肖,则悔不当初;无结婚的人,希望有个家,若遇人不淑,则后悔莫及;无事业的人,想要有所成就,若发展不顺遂,则得不偿失;无房产的人,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地方,若缴不出贷款,则遭银行拍卖;无名利的人,莫不汲汲营营于追求,当有权有势之时,则感到失去自由和快乐。 出家之人---无道场时,想建立道场;虽渐有道场的雏形,但

  • 净心称念

    净心称念 学佛者,鲜有不念佛;念佛者,念自性佛也。口念心不行,如梦亦如幻;不明此理,不知此法,终无有益,喊破喉咙也枉然! 念之理论 常人,心犹如猿猴不定,野马狂奔,蛮牛不驯,难以调服。虽可统领百万雄兵,却无能驾驭己心;虽可说服众人之心,但却难能降伏其心。故佛在《遗教经》中教导弟子:「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让散乱之心,归于一念,而达到一心不乱,此境界称为「念佛三昧」,或称「一行三昧」,此乃念佛之理论。 念之名称 念什么?常见的念可归纳为六种:一者、念经:如念--《金刚经》。二者、

上一页 1.. 8 9 10 ..19 下一页19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