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法师
  • 进德修业

    进德修业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易经干卦》有六爻:潜龙、见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夫子进德修业亦有六个阶段:十五岁时,志心研习,大学之道,此为潜龙勿用;三十岁时,依道而行,自立不偏,此为见龙在田;四十岁时,道理贯通,惑断智生,此为惕龙戒慎;五十岁时,了知自性,本乎天然,此为跃龙在渊;六十岁时,一切境界,皆不能转,此为飞龙在天;七十岁时,随缘自性,不变随缘,此为群龙无首。〈本为亢龙有悔,圣人证道,故

  • 第一章 莫起分別

    伍、本论內容 第一章莫起分別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爭,是为心

  • 第三章 禅诗意境

    随缘自在 第三章 禅诗意境 《山中岁月》 鸡啼日未出,山色雾朦胧, 一杯清香茶,至心供佛前; 扫尘除心垢,拂镜见本性, 自性何曾染,无妨随缘修; 经行入林中,不觉路已穷, 回首来时径,只见落飘零; 依石片刻坐,一念历万年, 起身余晖照,夕阳伴人归; 入夜万籁寂,息缘好

  • 一念之间(下)

    一念之间/(下) 成功的认知-生命本质 人有三性-本性、人性、个性。本性「不变」、人性「善变」、个性 「固执」。 生:何谓本性?为何不变? 师:「本来之性」。每个人生命的本质是一样的,不因您的性别、种族、肤色而有所差别。所谓「人有 南北,本性无别。」 生:何

  • 心灵语录 心灵篇

      心灵语录/心灵篇  《心灵篇》  ◎如果您认为对,但又不快乐,那有何意义?  ◎不要怪罪於別人,亦不要自责於自己。  ◎诚心接纳人,尽心去做事。  ◎不怨人不怨天,不伤人不伤己。  ◎不是別人

  • 念佛至要

    念佛至要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

  • 德治究竟

    德治究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有法有破,并非究竟;解决之道,唯德乃是。以政令领导百姓,以刑罚整饬人民,众人只知避免刑罚,而无羞耻之心;若能以道德规劝,礼教化之,耻于恶、趋于善,方能彻底改邪归正。不论修身或是治国,皆以此为最上策。 以天堂、地狱来劝化于人,不见得有用,因不明其理,故无能相信?何不为众人解说,因缘果报之理,再以现前之实例,加以佐证;或从四圣谛,苦果、苦因、灭苦得乐、离苦之法来为其说明;或说十二因缘,使人知轮回之

  • 第二章 勿落两边

    第二章勿落两边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捨,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

  • 第四章 修行隨笔

    隨缘自在 第四章 修行隨笔 《永不退转》 不能满足自己,不能满足別人,挫折感油然而生。 自己不能突破,別人不能肯定,失落感油然而生。 昏沈无法克服,散乱无法降伏,无力感油然而生。 放弃便是失败,不修便是退道,墮落感油然而生。 不被感觉所惑,而是觉知当下,智

  • 心经开讲(上)

    心经开讲(上) 前言 我们常看到一些办公室或家里,主人位后面的靠山挂着《心经》的字画,很多人的办公桌垫下也都放着《心经》,有空时就念一遍,或是抄一遍,但是真正了解《心经》的人应该很少。 我曾听很多学佛的人说:「《心经》是学佛最基础的东西。」其实《心经

  • 一念十界

    一念十界 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以无念心体,唯佛独证。自等觉已还,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

  • 无邪即正

    无邪即正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者志之所在,感于心而发于言。《诗经》有三百零五篇,为何夫子以一句话来概括其意。盖诗出乎情,情源于性,性善故情纯,故可藉诗篇来匡正民心,教化于人。思想无邪,即为正;正见,必能正行;正行,则能正觉;正觉,故能正度一切众生矣! 禅宗以「无念」为宗旨,无念即无邪。无杂念、无妄念、无邪念、无恶念、无二念,但非没有念;而是念念正念,净念相续,于念离念,故六祖大师云:「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又

上一页 1.. 15 16 17 ..19 下一页19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