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智法师
  • 构成“说四众过”,要具备哪六缘?

    构成说四众过,要具备哪六缘? 答:1,是众生、2,众生想、3,说罪心、4,所说过、5,所向人、6,前人领解。 更多纯智法师佛学问答

  • 说菩萨及僧尼的罪过,会得到怎样的果报?

    说菩萨及僧尼的罪过,会得到怎样的果报? 答:经中说其人将来必堕拔舌地狱,或者是耕舌地狱。有的拔其的舌头,用耕犁来犁其;有的牵住罪人的舌头,将罪人当作一头耕牛,去犁别的罪人。所受的种种苦痛,真的说之不

  • 菩萨看到众生有过失和功德应该怎样?

    菩萨看到众生有过失和功德应该怎样? 答:菩萨以利生为己认,见到众生有过失,只可为他隐藏,不可为他揭露,从而再慢慢去劝说感化,使他改过自新,做个佛化新人。见到众生有什么功德,理应竭力的为之宣扬,从而鼓励他更积极的去行善,使他的善行一天天地增长。所以,无论如何不能说四众弟子的过失。若菩萨说四众过,不论是实有其事,不论是虚构,说重过就成重罪,说轻过就成轻罪。即使所说的是真实的,则犯上品及两舌罪,假设所说的过是虚假的,就更加上一个妄语罪。如果是快意的去说四众过,是对是错,姑

  • 佛子有过失不能讲,难道佛教隐饰佛子的过失?

    佛子有过失不能讲,难道佛教隐饰佛子的过失? 答:不!绝对不!佛弟子的毁法犯戒,于半月半月的布萨诵戒中,经常为之检举以及令其悔罪的,如果不承认自己的过错,不接受僧团的制裁,僧团会把他逐出僧团而不与之共住的,所以佛教僧团,

  • 杀生戒是不是包含三聚净戒?

    杀生戒是不是包含三聚净戒? 答:是的。不得故杀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是菩萨的摄律仪戒;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是菩萨的摄善法戒;方便救护一切众生,是菩萨的摄众生戒。 更多纯智法师佛学问答

  • 为什么经中说:“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呢?

    为什么经中说: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呢? 答:一个普通人能知道修行,其本身就是很难得的,因为一个平常人,在修行的漫长的道路中,如果没有证果,肯定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和毛病,其实是消自己无始来的业障,这是因缘法则,在忏悔当中,逐渐忏完罪业,等罪业忏完了,也就证果了。如果还没有证果,就不会犯错误那就很不正常了,也根本是不可能的,除非是菩萨再世。 更多纯智法师佛学问答

  • 佛教弟子为什么要互相团结互相尊重?

    佛教弟子为什么要互相团结互相尊重? 答:佛教的四众弟子,不论在家出家,都是三宝门中的人,也就是说大家都是善友法侣,在三宝的威德加被及戒法的防护身心之下,不断的熏修,以增进自己的功德,以趣求出世的胜果,以完成学佛的目的。因此我们在三宝门中,理应尽自己的力量,护持三宝以住持如来的正法,使佛法永远的住在人间,利益广大的众生。但是要做到这点,三宝弟子之间,应该互相尊敬、互相赞叹、彼此策励、自他增上,以生众生信心。反之,如果你说我的过失,我说你的罪恶,彼此互说其短,各自揭其伤

  • 修行人为什么讲话要注意?

    修行人为什么讲话要注意? 答:一个人生存在这世界上,除非他(她)是哑巴,没有不与人说话的。因为说话是表达思想及情感的工具,如果没有这一工具,我们的思想及情感就无法表达出来。但是同样是说话,有的说来使人具有高度的亲切之感,有的使人感到无限的难堪和恶心,因此我们修行人于人说话,就不得不加以注意和审慎。中国有句俗语:刀子割伤容易愈,言语伤心恨难消。 更多纯智法师佛学问答

  • 为什么不能说四众过?

    为什么不能说四众过? 答:什么是说四众过,就是妄议出家二众与在家二众的过失。在这世间做人,不论是个怎样有涵养的人,总是不免是有过失的,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暂时不说他们是否有过,不可随便的妄说,就是明知他们是有过失,亦应该本着佛法的悲心,运用极为善巧的方便,好好地从旁劝说他们,使他们知道有过改过,或以忏悔的方法忏悔,重新做个佛化新人,怎么可以向外人宣说他的过失?说四众过失,不但使四众中有过者难堪,而且有辱法门的声誉,使如来的圣道不行,这过失是多么地大呀!另外说明

  • 什么是四众?

    什么是四众? 答:就是出家的男女二众(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在家男女二众,合起来统称四众。实际上就是所有的佛教弟子,合起来,统称为四众。但是也有人说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 更多纯智法师佛学问答

  • 不得酤酒是不是也包含三聚净戒?

    不得酤酒是不是也包含三聚净戒? 答:不得酤酒,是明断一切罪恶,属于摄律仪戒;应生明达之慧,是明修一切善,属于摄善法戒;令众生心不颠倒,是明广度众生,属于摄众生戒。酤酒的罪过大,饮酒的罪

  • 为什么菩萨戒将酤酒列为重戒,饮酒列为轻戒?

    为什么菩萨戒将酤酒列为重戒,饮酒列为轻戒? 答:饮酒的过患的确很严重,可是饮酒的过患,只是及于本身,并不损及多人,在大乘菩萨看来,不是很重的过患,所以列为轻戒。至于酤酒,使广大的人群受到酒毒伤害,甚至败国亡家,丧身失命,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把酤酒列为重戒。

上一页 1.. 6 7 8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