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大乘玉佛寺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原称“大乘寺”,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因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古赵都邯郸,仰仗四众虔诚,感天龙护持,方得千古延传。大乘寺历经隋、唐、五代、宋、元、
安徽六安观音寺塔位于六安市黄大街观音寺内,俗称南门锥子,与多宝庵塔南北相峙,有“双塔摩青”之喻。《六安州志》载:为唐武德年间(618—627年)僧人元通化缘而造,原名浮屠寺塔,宋代重修,改现名。
在鲁西南平原上,矗立着一座古城——郓城。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筑城为郓,始得郓城之名。在这座古城中部,屹立着一座古塔,以其无数动人的传说成为古郓城的象征。郓城荒塔,又称观音寺塔,
盘山多宝佛塔所在柏林寺,又称石佛寺,位于宣化城南偏西三十五公里崞村镇柏林寺村西一公里处,小环山北坡下,始建于明正德七年,明隆庆元年(1567)至四年曾大修。该寺是集佛、道、儒为一体的寺院,建筑保存完整。
据介绍,三亚南山寺修多宝佛塔位于南山寺西侧约五百米处,遥对南山南海观音圣像,高六十八米,共七层,底层直径三十米,整个工程占地约两千平方米。佛塔将按照盛唐时期佛教的建筑风格修建,塔内将供奉佛教的八十八佛像
唐山明代多宝佛塔位于唐山市古冶区王辇庄乡任庄子村西北的多宝佛塔是一座八角七层的仿木构密檐实心砖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当时这一带属开平卫管辖,此塔的修建可能与戚继光主持修建的遵化永旺塔有关。
明广德寺之多宝佛塔以刹深殿高而著称于世,更以颇具特色的多宝佛塔而闻名遐迩。整个佛塔上下内外共嵌石雕盘坐佛45尊。塔弯内有古银杏树一株,高30余米,可4人合抱,古树奇塔交相辉映,蔚为壮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
良乡多宝佛塔俗称良乡塔,在房山区良乡镇东北的燎石岗上,建于辽代。 塔为平面八角形,高约36米,五级空心楼阁式。塔身第一层高大,正东南西北各辟券门,其余四面开直棂窗,檐下施隐作砖斗拱,有梯可登。四面原有佛
北海公园永安寺建于北海公园琼华岛南坡。琼华岛是北海中的一座圆形山岛,从十一世纪起这里就成为皇家苑园,岛上遍布殿阁亭台,宛若仙境。公元1651年清代在前殿废殿的基址上建起了一座白色塔,并在塔前建寺,从此,琼岛又名白塔山,亦名白塔寺。
广东玉佛寺位于广东汕头澄海市澄城镇东港路中段,凤翔街道港口乡,南宋民族英雄陆秀夫被贬时来居住过的辟望港陆厝旁边,双凤山(又名伯公山)麓,有座创自清末的古刹,紫坛玉佛禅寺,由港、侨、台胞和当地善信捐资,自
上海玉佛寺位于上海安远路的玉佛禅寺,不仅是沪上名刹,也是闻名于海内外的佛教寺院。作为上海旅游的十大景点之一,它虽地处繁华的市区,却又闹中取静,被喻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玉佛禅寺创始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
玉佛寺(Wat Phra Keo)位于泰国曼谷皇宫内,与皇宫同建于1789年。作为皇室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是曼谷最重要的寺庙,由拉玛一世在兴建皇宫时一并建造,并于1784年3月27日迎请玉佛到寺中供奉。
观音寺白塔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内西南隅,独乐寺南300米处,为“渔阳八景”之一。因塔前有观音寺,塔身白色,亦称“观音寺白塔”。始建於辽代(916-1125年),明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乾隆年间重修,主要结构和形制,仍保持着初建原貌和风格。
峨眉山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也是游峨眉山的起点。寺旁有两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是峨眉山最古老的蕨类植物,距今约亿八千多年前留存下来
苏州报国寺,坐落在古城苏州人民路(旧名马龙街)穿心街三号。空间位置十分优越,北邻著名的怡园,东有双塔,南有沧浪亭,处於闹市僻静处,颇有闹中取静,静中取禅的意境。苏州报国寺内现设有苏州佛教博物馆、苏州弘
昆明报国寺在市区东北部。始建于公元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由江南僧人溥婉所建。据《续修昆明县志》载:溥婉于康熙四十二年,“入京请梵本藏经来滇,建楼贮之,敕赐寺名报国。”报国寺在同治十年(公元181
上海报国寺原址关王庙,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因祀关羽,故名“关王庙”。关王庙后有一株古银杏,树围达6米,高达36.5米,东西冠径达标7米,树龄已有1050多年,约为五代时所植,它是上海地区最古
北京报国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前街1号,处于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地域,东起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总面积约:15.5公顷,其中城墙遗址及城东南角楼占地3.3公顷,绿地面积12.2公顷。原有殿7
北京市门头沟区双林寺创建于元至正年间,因寺旁靠清水河,辽代古刹名为"清水院",后改名双林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乡上清水村西北山坡间,是百花山瑞云寺的下院,历经金、元、明、清修。
浙江省义乌市双林寺位于浙江省义乌 市佛台镇罗汉堂,因经历15个朝代,15个世纪,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传大士(520年)开创而闻名。更因有陈、隋两代帝王大臣数百人为护法檀越,文、 炀二帝作书宣敕慰劳大士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中都寺创建年代很早,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
南下坡清真寺坐西朝东,四周原有围墙。大门上方为圆形,正面门楣镶有用汉白玉石雕刻的“清真寺礼拜寺”五个大字。穿过圆形门,过二道垂帘门,院内有对称而建的南北讲堂,正面为礼拜大殿。
雁荡山灵岩寺位于浙江省乐清市东北29公里雁荡山乡岭头屏霞嶂下,处一百零二峰之内环,位居雁荡山十八刹之首。周围群山环列,环境清幽,为雁荡“风景三绝”之一,该寺由开山祖师行亮与神昭二僧初创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圣泉寺(Tirtha Empul)是“千寺之岛”巴厘岛上著名的庙宇之 一。已有了千多年的历史,石头圣龛上早是苔痕斑斑,而泉涌依然如当年。圣泉寺建筑规模宏大完整,从此处可以看到里岛庙宇的所有特点。
普照寺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及摩椴楼为中轴线,组成四进式院落东西配以展庑、禅房、花园等。山门前高台砌筑,石狮列峙。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西北城上嵌碑碣8砖;东北墙下立着明、清时重修碑。
广西南宁天宁寺“先有天宁寺,后有南宁城”,历史悠久的天宁古寺,前身为始建于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龙兴寺,是南宁创建年代最早的佛敦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280年的历史了。
据清代《宜宾县志》和《叙州府志》载:千佛台,于中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开凿,并先后在千佛台上建千佛殿、观音殿。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始建佛祖寺。时香火鼎盛,成为蜀南佛教丛林。北宋黄庭坚留有“
安国寺俗名北寺。在县治西北二百五十步。唐开元元年(713)建。初名镇国海昌院。(安国寺志:会昌初〈841〉莲花涌地而出,僧法昕乃於放生池废址肇葺禅居,延齐安国常主院焉)。会昌五年(845)废。大中四年(
般若寺是都江堰市城北胜境之一 ,坐落在丹凤山南麓,始建于明代宣德四年,明末被毁,清康熙三十八年有僧海林,自郫县金龙寺来开山修葺,又得楚僧东影飞锡于斯,募资纠工,于雍正四年重修殿宇。
广福寺,亦称“庄子沟寺”、“光福寺”。位于川口镇西北13公里处,在今北山乡西北4.5公里的庄子沟村。建于民国五年(1916),主寺莲花台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庙会,请来数僧念经。1958年有殿堂3间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
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也叫九江真如寺,真如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云居山真如寺,因山峰常年云蒸霞蔚,李唐后改称云居山真如寺。古往今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称道。
广东潮州凤塘镇莲花寺,位于潮安县凤塘镇后陇山,是周围群山之峰。从山脚步达贞精舍行至寺内须半小时,站在寺内向东遥望可以看到玉窖镇、云路镇、揭东县城,西望可以看到整个凤塘镇。风景迷人,群山种满桉树。
山东省淄博市莲花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河北东村西北山顶。该寺古称“七神堂”,据说为唐王李世民率兵东征路过该处时又渴又饥,发现山上有大片桑林果实累累,遂摘食桑葚,体力因此得以恢复,取得东征胜利。李
江西省安远县莲花寺始建於一九九○年冬,座落於江西省安远县濂江乡阳光村官田脑,距县城一公里。面朝九龙嶂,背倚西来山。寺外阡陌纵横,杨柳成荫,寺内松柏翠绿,花草芳香。
吉水县莲花寺坐落在县城东面山坡上,为该县目前所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也是县城内唯一的寺庙。莲花寺为南唐保大年间(公元943──957年)建造,初名龙光寺,规模不大。保大九年,元寂禅师奉诏任寺中住持后,扩建
莲花寺位於广东省普宁市,1914年潮汕名僧根乐法师在其师兄根宽和尚的支持下创建,其位置在今天的流沙市区中心,广汕公路北侧,与流沙公路毗邻。寺内清净庄严,环境优美。
河南安阳天宁寺 安阳天宁寺有天宁寺塔(文峰塔)五级,由下而登,逐渐宽敞,其巅则为平台,周可容二百人,远望太行,历历在目。文峰塔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塔,建于后周文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
山西省交城县天宁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3公里卦山太极峰下,天宁寺依山建造,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坐北朝南,由天宁寺、石佛堂、书院、朱公祠、圣母庙、文昌宫等六组建筑组成,同时还有环翠亭、戏台、华严塔、
山东省东营市天宁寺 山东省东营市天宁寺是集修行弘法、教育研究、慈善安养与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文化修学中心。建成后的天宁寺将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佛教人才,发扬大乘佛教菩萨道精神,帮助弱势苦难群体,构
所依(佛教解释) 所依,指作为教义信条等存立之典据而被依用的经论。谓为物之所依托者︰‘能依’之对称。基本解释 所依(梵a^s/raya,巴a^ssaya,藏rten-gnas、rten-gshi)(
性空(佛教解释)性空 (术语)十八空之一。见空条。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佛教语。十八空之一。谓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暂生还灭,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
觉支(佛教解释) 觉支:巴利语sambojjha?ga, 又作正觉支。正觉的因素或导向正觉的要素,称为正觉支。(tassa sambodhissa, tassà và sambodhiyà a?gan
依止(佛教解释)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 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品(大九·八中):‘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
成佛(佛教解释)成佛 成佛是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因位之行六度及十度万行究竟圆满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之成“佛”。真言立三种之即身成佛,天台立四种之成佛,《占察经》说四满
受持(佛教解释) 含义:领受忆持受持 特点:思想上接受相关的戒律 【受持】 领受忆持。从师所学曰受,解义修行曰持。 佛教词汇,思想上接受相关的戒律,并坚持身体力行。 信受之后能以行持。基本解释
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1 受训戒。《汉书·薛宣传》:“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2 佛教信徒出家为僧尼,在一定的仪式下接受戒律。
供佛(佛教解释) 供佛 注音:gòngfó词语解释 供 : 供 gōng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给(jí)。供求。供应。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佛 : 佛 fó 梵语“佛陀”,是对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