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永宁寺
永宁寺现任主持为茗山法师,都监为乘愿法师,僧众20多人。每日晨钟暮鼓,焚音嘹亮。先后接待过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的佛教界人士,和数以万计的国内香客。永宁寺已成为旅游观光和信徒敬佛的一处胜地。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藏经楼、宝塔及厢房、僧舍等,山门上为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寺名匠额。天王殿内,有用香樟木刻成的风调雨顺四大天王,大雄宝殿内有长5.2米,重8吨的卧玉佛和几尊坐玉佛,还有千手千眼观音等众佛雕象。
永宁寺旧址位于盐城县城光明巷北首(今盐城中学校南操场处),原名为护国永宁禅寺,始建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4年),是唐代三十六大寺之一。据《续修盐城县志》记载"该寺殿宇高耸金碧,涌现于百里之外,昔人泛海者,以此为指南车。"八字红墙外有照壁,红墙中央为头殿,两侧供有泥塑哼哈二将,正中供奉装金弥勒佛。二殿有10丈见方的天井,中铺石板,天井正北为大雄宝殿,题曰:"淮寺第一,盖不虚云"。建筑宏伟壮观,为苏北少见的大型斗拱结构。殿身为7间歇山双重檐,无梁无檩,集拱、飞吊、抖、平座、爵头、额、柱、铺作、伏缘于一体,设计之精巧,堪称一绝,殿顶有七七四十九格藻井天花,图案古朴别致。殿东西两侧有金装十八罗汉。殿中供奉3尊如来三世佛,高l丈余,佛身魁伟,贴金呈古铜色,背面有表饰白象及若干天神天将的立体雕塑,殿后天井为藏经楼,是2层古建筑,内有经柜若干,藏经万卷。
江苏盐城永宁寺
据《续修盐城县志》记载"该寺殿宇高耸金碧,涌现于百里之外,昔人泛海者,以此为指南车。"八字红墙外有照壁,红墙中央为头殿,两侧供有泥塑哼哈二将,正中供奉装金弥勒佛。二殿有10丈见方的天井,中铺石板,天井正北为大雄宝殿,题曰:"淮寺第一,盖不虚云"。建筑宏伟壮观,为苏北少见的大型斗拱结构。殿身为7间歇山双重檐,无梁无檩,集拱、飞吊、抖、平座、爵头、额、柱、铺作、伏缘于一体,设计之精巧,堪称一绝,殿顶有七七四十九格藻井天花,图案古朴别致。殿东西两侧有金装十八罗汉。殿中供奉3尊如来三世佛,高l丈余,佛身魁伟,贴金呈古铜色,背面有表饰白象及若干天神天将的立体雕塑,殿后天井为藏经楼,是2层古建筑,内有经柜若干,藏经万卷。永宁寺为何有如此规模?据《旧唐书·地理志》载:"隋末盗韦彻据其地,置射州及射阳、安乐、新安三县,唐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来归,武德七年 (公元624年),废射州,仍置盐城县"。说的是隋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群雄四起。有一位农民起义头领韦彻,在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带领一支起义军,攻克了滨海重镇盐城,在盐城称王,置射州,将盐城一分为三,即射阳、新安、安乐三县(后二县县治今盐都县楼王镇西北丁马港和建湖县庆丰镇西南的上成庄)。韦彻在盐城南门(今盐城中学)修筑了临时宫殿,他在盐城统治达七年之久。唐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渊派堂弟、淮安王李神通征讨韦彻,大败而逃,差点被韦彻活捉。后韦彻见李渊统一天下大势已定,主动请降,李渊仍封他为王。三年后,韦彻病逝。李渊下令撤射州及所属三县,仍恢复盐城县。临时宫殿被拆除,在宫殿原址上建了一座大寺庙,称"护国永宁禅寺",意为此处供奉神灵,永久安宁,不再有造反者出现。永宁寺经历代修葺,一直保持完好。清末仍为五进大殿,两厢配殿,还有众多僧房。山门内有唐初程咬金手植古柏一株,主干几人联手方可合抱。宋高宗南渡后,御营平寇左将军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坐镇淮阳,南宋建炎三年 (公元1129年)粘罕率大军分两路包抄淮阳,韩世忠兵败后撤,在盐城驻军三月,中军帐就设在永宁寺内。抗战初期,永宁寺在一次暴风雨中遭雷击起火,毁了古柏和部份殿宇。日军进攻盐城前,驻盐城的国民党军主动放弃盐城,纵火烧城,永宁寺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几次到永宁寺,看望住持雪松法师。成立盐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时,雪松法师担任了盐城县参议会参议员。他在陈毅、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教育帮助下,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积极参加抗日文化宣传活动,组织了盐城县佛教界抗日救护队,自任教官,以自己会中医的一技之长,救护过不少新四军伤病员。他还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过共产党的干部胡扬、苏海、还寄萍、李寄农等人,陈毅、刘少奇称他?quot;革命和尚"。日军占领盐城后,永宁寺僧众逃散,殿宇遭到进一步破坏。抗战胜利后,永宁寺仅剩断壁残垣,一片废墟。1993年初,盐城市人民政府决定异地重建永宁寺,成立了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为主任的永宁寺修复委员会。经重建,基本上恢复了永宁寺的原有规模,再现了昔日永宁寺的佛门景象。永宁寺现任主持为茗山法师,都监为乘愿法师,僧众20多人。每日晨钟暮鼓,焚音嘹亮。先后接待过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的佛教界人士,和数以万计的国内香客。永宁寺已成为旅游观光和信徒敬佛的一处胜地。
永宁寺是省重点寺庙。旧址位于盐城县城北八字巷(今盐城中学东南角),始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年),是唐代三十六大寺之一。至清末仍为五进大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抗金名将韩世忠设中军帐于寺内,岳飞曾四次到永宁寺与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商讨抗金大计。韩世忠夫妇晚年即隐居于此。抗战时期,永宁寺方丈雪松法师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以己中医之长抢救新四军伤病员,被刘少奇、陈毅誉为“革命和尚”。永宁寺亦被毁于日军炮火。
1993年初,盐城市人民政府决定异地重建永宁寺,现址位于盐城市海纯路12号。坐北朝南,占地40亩。天王殿内供有香樟木刻四大天王,大雄宝殿内有长5.2米,重8吨的卧玉佛,殿前15米高的露天观音像,清净庄严,相好光明。十年建设,基本上恢复了永宁寺的原有规模,再现了昔日十方丛林景象。先后接待过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等国佛教界人士以及国内外香客游人。永宁寺业已成为盐城市弘扬佛教和游览观光的一处胜地。
普照寺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及摩椴楼为中轴线,组成四进式院落东西配以展庑、禅房、花园等。山门前高台砌筑,石狮列峙。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西北城上嵌碑碣8砖;东北墙下立着明、清时重修碑。
广西南宁天宁寺“先有天宁寺,后有南宁城”,历史悠久的天宁古寺,前身为始建于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龙兴寺,是南宁创建年代最早的佛敦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280年的历史了。
据清代《宜宾县志》和《叙州府志》载:千佛台,于中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开凿,并先后在千佛台上建千佛殿、观音殿。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始建佛祖寺。时香火鼎盛,成为蜀南佛教丛林。北宋黄庭坚留有“
安国寺俗名北寺。在县治西北二百五十步。唐开元元年(713)建。初名镇国海昌院。(安国寺志:会昌初〈841〉莲花涌地而出,僧法昕乃於放生池废址肇葺禅居,延齐安国常主院焉)。会昌五年(845)废。大中四年(
般若寺是都江堰市城北胜境之一 ,坐落在丹凤山南麓,始建于明代宣德四年,明末被毁,清康熙三十八年有僧海林,自郫县金龙寺来开山修葺,又得楚僧东影飞锡于斯,募资纠工,于雍正四年重修殿宇。
广福寺,亦称“庄子沟寺”、“光福寺”。位于川口镇西北13公里处,在今北山乡西北4.5公里的庄子沟村。建于民国五年(1916),主寺莲花台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庙会,请来数僧念经。1958年有殿堂3间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
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也叫九江真如寺,真如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云居山真如寺,因山峰常年云蒸霞蔚,李唐后改称云居山真如寺。古往今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称道。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