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会龙山麓,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公元4世纪末期),系由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尊都所建,原名宝泉寺。据传明建文帝因宫廷动乱,被逼出走,在此削发为僧;后人重修时,以其曾为帝楼,故改名为栖霞寺。
清末,太平天国败亡,英王陈玉成之子陈三元出家于此,法名遇缘。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圆寂,葬于会龙山麓,墓碑上刻“生于江南上元县桂花巷金沙井陈氏子”,并附墓联:“勘透浮生归佛国,最难烈士结芳邻”。
清咸丰十年(1860)八月,曾国藩调集湘军主力水陆八万余人,在安庆向太平军发动猛烈攻势。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深知安庆为天京屏障,安庆一日不下,则天京一日无险。他在给其弟曾国璜的家书中写道:“此次安庆之得失,关系吾家之气运,即关系天下之安危。”所以不惜血本命令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拼死攻打安庆。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虽然英勇,但因湘军兵多势众,太平军同湘军多次作战后,战士疲惫,弹尽粮绝。安庆终于1861年9月5日被曾国荃攻陷。从此,太平军军事形势逆转,处境日益不利。
安庆失守后,陈玉成精锐尽丧,败走寿州,为叛徒苗沛霖出卖。被执送清将胜保大营。1862年6月,被杀害于河南延津,时年二十六岁。
1864年7月,曾国藩督师攻陷天京。清军入城大肆烧杀抢掠。陈玉成妻子王氏(系江南巨绅王信照之女)乱中携带儿子陈三元和《太平天国英王册封》一件逃出英王府。不幸为鲍超部益阳人徐月捐(左为金字旁)所掳。时三元年方四岁。徐月捐系我县兰溪人,他强娶王氏,并携王氏与三元归故里。自此,三元为徐家收养,月捐将其认作义子,改名徐山元。三元成人后,帮商于桃江。逾数年后回益阳独自行商,往返于益阳、汉口之间。后积资渐富,在桃江杉树囵置田百余亩。
光绪季年,有微知三元身世者,自此,三元心悸神惊,惶惶不可终日。以至“恍惚于世态”,萌出家之念。于四十二岁时,奉会龙山栖霞寺宝牛和尚为师。从此长伴青灯,削发为僧,法号遇缘。
三元出家后,认地方权霸刘梦龙为皈依弟子,并将杉树囤田产悉交刘梦龙,以求庇荫。后其田产大部分被刘吞没。刘梦龙仅变卖其中小部分,修一遇缘寺于杉树囤,以障世人耳目。
三元出家栖霞寺后,在益阳二堡魏公庙侧尚置有房屋数椽,以安其家校其母王氏在徐家生子二,女三。民国时魏公庙庙祝汤某即其外孙。当天京失陷,王氏出逃时,曾将一些珍宝弃置英王府侧一井中。乱定后,曾与徐月捐往捞未获。逾数年再至时,古井已被填平,该地局面全非,不可辨认。王氏晚年随子三元在栖霞寺后结庐,长年吃斋。死后葬会龙山旁的狮形山。
有关陈三元身世,辛亥革命之前一直不为人所知。入民国后,徐家和三元始敢向人吐露。民国十七年,我县光绪时举人曾国英获悉此事后,走访了陈三元及其子芝生(当时营小贸于益阳)并得见英王册封。他认为其事与太平天国史料有关,遂撰其梗概,登于上海《申报》副刊。
三元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享年七十有五。葬益阳会龙山。其墓碑上镌有“生于庚申(清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江南省上元县桂花巷金沙井陈氏子”字样。墓门石刻一联曰:“勘透浮生归佛国,最难烈士结芳邻”(下联指陈墓与抗日死难的一些益阳烈士墓相邻),惜其墓已无存。前年往访寺僧,尚能指其墓址和碑石(已作铺阶之用)。
1988年至1998年不断修建,现存大雄宝殿、栖霞阁、观音殿、玉佛楼、僧房等建筑,玉佛为晋朝古物。寺内有碑三块,珍藏《大藏经》一部。
普照寺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及摩椴楼为中轴线,组成四进式院落东西配以展庑、禅房、花园等。山门前高台砌筑,石狮列峙。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西北城上嵌碑碣8砖;东北墙下立着明、清时重修碑。
广西南宁天宁寺“先有天宁寺,后有南宁城”,历史悠久的天宁古寺,前身为始建于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龙兴寺,是南宁创建年代最早的佛敦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280年的历史了。
据清代《宜宾县志》和《叙州府志》载:千佛台,于中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开凿,并先后在千佛台上建千佛殿、观音殿。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始建佛祖寺。时香火鼎盛,成为蜀南佛教丛林。北宋黄庭坚留有“
安国寺俗名北寺。在县治西北二百五十步。唐开元元年(713)建。初名镇国海昌院。(安国寺志:会昌初〈841〉莲花涌地而出,僧法昕乃於放生池废址肇葺禅居,延齐安国常主院焉)。会昌五年(845)废。大中四年(
般若寺是都江堰市城北胜境之一 ,坐落在丹凤山南麓,始建于明代宣德四年,明末被毁,清康熙三十八年有僧海林,自郫县金龙寺来开山修葺,又得楚僧东影飞锡于斯,募资纠工,于雍正四年重修殿宇。
广福寺,亦称“庄子沟寺”、“光福寺”。位于川口镇西北13公里处,在今北山乡西北4.5公里的庄子沟村。建于民国五年(1916),主寺莲花台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庙会,请来数僧念经。1958年有殿堂3间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
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也叫九江真如寺,真如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云居山真如寺,因山峰常年云蒸霞蔚,李唐后改称云居山真如寺。古往今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称道。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