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
佛子,是阿罗汉(arhat)的通称。佛赞五百阿罗汉说︰‘汝等为子,从我口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印度的婆罗门(brahma^),自以为从梵天口生,从梵天化生,所以佛说︰阿罗汉们是从听闻佛口说法声(所以名为声闻)而生,从法──法性寂灭的证入而成的。佛子,表示了有佛那样的圣性,能继承如来觉世的大业,所以名为佛子,是至高无上的尊号。一般由朝廷加封。最尊者称“佛子”,次者尊“国师”,再次最为“法王”。
(梵buddha-putra、tatha^gatasya putrah!,巴buddha-putta,藏san%s-rgyas-sras)
信受奉行佛陀教法的人指信受奉行佛陀教法的人︰与法子、行者同。《法华经》卷二〈譬喻品〉(大正9·10c)︰‘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吉藏《法华经义疏》卷五释之云(大正34·513c)︰‘悟解一乘,堪绍继佛种,始为真佛子。’
佛称一切众生为佛子︰如《法华经》〈譬喻品〉(大正9·14c)︰‘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在《法华经义疏》中,吉藏设立二义,说明佛子的义旨。此二义即︰(1)众生与佛子同源,众生本性清净,佛子亦然;(2)诸佛之护念众生,如父母之念子,所以称众生为佛子。《华严经大疏》
《华严经大疏》说佛子有三种︰一切众生是佛子,但凡夫是外子,声闻、缘觉是庶子,唯菩萨是真子;此乃以世俗伦理之譬喻贬斥凡夫与二乘。
受持大乘菩萨戒者也称为佛子,但一般不用于自称,属于敬辞,国师以上称佛子,国师以下称法王︰所以《梵网经》或《菩萨璎珞本业经》等,常以‘佛子’称持戒者。而四分律宗则根据《四分律》之序文中有‘如是诸佛子’与‘佛子亦如是’等语,作为该宗分通大乘之佐证之一。
◎附︰印顺《如来藏之研究》第二章第四节(摘录)
佛子,是阿罗汉(arhat)的通称。佛赞五百阿罗汉说︰‘汝等为子,从我口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印度的婆罗门(brahma^),自以为从梵天口生,从梵天化生,所以佛说︰阿罗汉们是从听闻佛口说法声(所以名为声闻)而生,从法──法性寂灭的证入而成的。佛子,表示了有佛那样的圣性,能继承如来觉世的大业,所以名为佛子。经中或称之‘佛之爱子’。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六,解说为(大正8·562b)︰‘须菩提为随佛生。随何法生故名随佛生?诸天子!随如行故,须菩提随如来生。’
须菩提(Subhu^ti)是著名的圣者,被称为随如来生。如来是从如(tatha^)而来︰须菩提是随顺真如而行的,所以名为随如来(佛)生。阿罗汉,古代是称为‘佛子’、‘胜者之子’,或‘如来之子’的。在‘佛子’中,有如来的长子,如《杂阿含经》说︰‘汝(舍利弗)今如是为我长子,邻受灌顶而未灌顶,住于仪法,我所应转法轮,汝亦随转。’在佛经中,每以轮王(cakra-varti-ra^jan)的正法化世,比喻如来的出世法化世。轮王的长子,有继承轮王事业的义务,也就用来比喻舍利弗(S/a^riputra)的助佛扬化。由于舍利弗在佛涅盘以前就涅盘了,所以释尊的荼毗大典,结集经律,由摩诃迦叶(Maha^ka^s/yapa)出来领导,摩诃迦叶也就以轮王长子为喻,表示自己是如来长子了。
依止(佛教解释)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 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品(大九·八中):‘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
心性(佛教解释) 心性。谓性情;性格。中国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 战国 时 孟子 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宋 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
性空(佛教解释)性空 (术语)十八空之一。见空条。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佛教语。十八空之一。谓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暂生还灭,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
所依(佛教解释) 所依,指作为教义信条等存立之典据而被依用的经论。谓为物之所依托者︰‘能依’之对称。基本解释 所依(梵a^s/raya,巴a^ssaya,藏rten-gnas、rten-gshi)(
十八层地狱,分别为「光就居、居虚倅略、桑居都、楼、房卒、草乌卑次、都卢难旦、不卢半呼、乌竟都、泥卢都、乌略、乌满、乌藉、乌呼、须健居、末都干直呼、区通途、陈莫」。十八层地狱又称十八地狱、十八重地狱、十八泥犁,阎王为地狱之首,属下的十八位判官分
共业(佛教解释) 佛教又把业分为共业和不共业,共业之中又包含不同的个业。共业和不共业,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果来说明的。由共同感受到的生活环境,如大家都生活同一地区,一样的天时,一样的空气污染,当刮台风时,
佛教六相是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凡是要明白任何一事理,必须要就各谛各句例的宗旨,得到六相融和不离的意味,方可以算是究竟。
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止观)、智慧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