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赏析 袁枚主张:凡优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锤百炼,去瑕留璧、一诗千改的劳动成果。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
作者:袁枚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译文 山路崎岖不平(平均十里只有半里是平坦的是虚指,形容山路十分崎岖),山峰延绵不绝(过了一个山头又是一个山头也是虚指),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赏析 借园是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诗人于乾隆二十年(1758年)的一个秋夜去借园拜访李晴江,适逢主人坐月下吹笛,乃赋此诗。 全诗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无一句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细细品味,如饮醇酒,回味无穷。首联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秋夜本已凄清冷寂,而所访者又是秋士,更暗寓幽怨之意。古人云:春女怨,秋士
作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翻译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赏析 表达了作者念家,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一二句从母亲的角度落
百金买骏马, 千金买美人; 万金买高爵, 何处买青春?
作者:郑燮 卖得鲜鱼二百钱,米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作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赏析 雪整整下一夜,到天明是天空依旧飘洒着细细的雪,整个山谷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人觉得恍然置身于梦境中,谷中央的小瀑布早已结成了条条的冰凌,晶莹剔透,树枝上沉沉的压着厚厚的积雪,风吹来,树枝上的雪花绵绵密密的随着风纷纷扬扬的飘洒开来。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
作者:厉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注释 ①灵隐寺,在杭州灵隐山东南麓,寺前有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环境清幽。诗写灵隐寺月夜景象、感觉,意境清冷。 ②香界:指佛寺。明杨慎《丹铅总录琐语》:佛寺曰香界。白:谓如雪如霜,喻清冷。 ③月在句:灵隐寺周有北高峰、南高峰、飞来峰,故云。 ④一灯:指佛殿中长明灯。群动息:语本陶渊明《饮酒》诗:日入群动息。谓万物俱息。 ⑤孤磬句:以佛
作者:纳兰性德 山色江声共寂寥, 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 芳草何须怨六朝。 注释 见解独到、别具一格。
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题、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作者: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夏夜泊舟所见的景色,境界阔大,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作客他乡时的那种孤独寂寞,在异地做客,使诗人相当敏感,对身边的防范和感应都达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诗人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在柳阴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船篷,带给人丝丝的凉意。这句写出了诗人在船篷中,却明显感觉到外面的湖影水气带给自己的凉意。 后面两句说月光被
作者: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赏析 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知道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当年曾经热情招待过我们的老僧已经死去,变成了寺院里的一座新塔;而我们曾经题诗的那堵墙壁也已经破败,所题之诗也不见了痕迹。还记得我们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识:认识;清楚。(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6)缘:同原,因为;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
作者:元好问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赏析 京城雪刚刚消融,荠菜已经冲破冻土,崭露勃勃生机,这一细节蕴含作者对京师的无限希望;少字则描写了作者寄居在偏僻小巷中的寂静落寞的环境,这与前面的生字形成鲜明对比,也是他愁闷心情的写照。
作者:陶渊明 精卫②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③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④既无虑,化去⑤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⑦讵可待。 注释 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东海。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 ① 国朝六家,指施闰章、宋琬、朱彝尊、王士祯、赵执信和查慎行。施闰章与宋琬又并称为南施北宋。 ②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玄
作者:高攀龙 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译文 我的心同流水一般纯净,我的身体如同云一般轻盈。 我陶醉在那迷人的晚景之中,只听到了断续的微弱的钟声。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
作者: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主旨 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对亡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注释 羁(jī)旅客:停留在路途上的人,这里指参加抗清斗争而飘泊外地的人。 云间(jiān): 旧时松江府的别称。(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华亭人,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后人因此称松江为云间。 )松江府约为今上海市吴淞江以南直至海边的
作者: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赏析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
作者: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 1.赋:吟咏。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作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
作者: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释 (1)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黄帝命伶伦断竹为筒(后人也用金属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气。阳六为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农历十二月属吕,正月属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与一月之交,所以曰律回。 (2)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 (3)参差:不齐的样子。 译文 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
作者: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
作者: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子规杜鹃鸟。 才了刚刚。 山野山陵和原野。 蚕桑--种桑养蚕。 了结束。 如好像。 译文 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