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掘山中。与大菩萨摩诃萨及声眷属俱。亦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诸天人民及天龙鬼神。皆来集会。一心听佛说法。瞻仰尊颜。目不暂捨。佛言。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是以寄託母。胎怀身十月。岁满月充。母子俱显生堕草上。父母养育。卧则兰车。父母怀抱。和和弄声。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与大比丘八万人俱。诸菩萨三万六千人。于一生中。远离一切盖障。具足威德自在。于如来前。劝请宣说。方便密意。能使佛地。悉皆清净。如来事业。任运成就。以诸佛威德而为建立。为守护法器故。受持大乘。能师子吼。震大法雷。名闻十方。其德高大。如须弥山。智能深广。犹诸大海。降伏众魔。摄诸外道。使令清净。具足诸力。
金刚经歌者。梁朝时傅大士之所作也。武帝初请志公讲经。志公对曰。自有傅大士善解讲之。帝问。此人今在何处。志公对曰。见在鱼行。于时即照大士入内。帝问。大士欲请大士讲金刚经。要何高坐。大士对曰。不用高坐。只须一具柏板。大士得板。即唱经歌四十九颂终而便去。志公问武帝曰。识此人不。帝言不识。志公告帝曰。此是弥勒菩萨分身。下来助帝杨化。
闻如是。一时佛在毘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已来。相续不断。有识者少。无识者多。念佛者少。不念佛者多。神通者少。不神通者多。持戒者少。破戒者多。精进者少。懈怠者多。智慧者少。愚痴者多。长寿者少。短命者多。禅定者少。散乱者多。富贵者少。
劝善经 敕左丞相贾。恍颁下诸州善之眾生。每日念阿弥陀佛一千。口断恶行善。今年大热无人收苅。有数眾病死。第一虐病。第二天行病死。第三赤白痢病死。第四赤眼病死。第五人產病死。第六水痢病死。第七风
天公经 鎘铜灌作柱。象□作屋椽。虎珀作屋[木*脊]。真珠作罗网。星宿作鹊头。日月作繚窗。可得万万九千年。上有一小劫。下有一由旬。此经虽小大有威神。亦等法华。亦等涅槃。亦朦杂经。譬如东海。喻如太山
护身命经 者信佛妙法受习不忘。六者不贪世荣断俗因缘。七者愿习圣慧為一切护。八者愿集眾生為作倡道。九者在所堕生常愿值佛。十者守持禁戒广度群生。十一者博学眾智宣示四辈。十二者常愿与佛世世相值广说
吾告于阎浮提中善男子善女人。吾自生阎浮。为大慈父教化众生。轮迴世间。经今无始旷劫分身万亿。救度众生。为见阎浮提众生多造恶业。不信佛法。恶业者多。吾不忍见。吾身便入涅槃。舍利形像遍于阎浮。引化众生。以后像法世界满正法兴时。
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尸那国□□□□□河边娑罗双树间。二月十五日临□涅槃□。与无殃数众八十亿诸天及人。皆各集在佛所。悲号哽咽。大地震动。泉源沸涌。亦如慈母初丧所爱之子。泣涕盈目。不能自胜。五体投地。如太山崩。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无量菩萨。人天大众围绕说法一心静听。尔时阿难为众生故而白佛言。世尊今见世间等同一种生在人中。有好有丑有强有弱。有贫有富有苦有乐。有贵有贱。音声不同言语殊方。有百岁不死。有三十早亡。有十五夭丧。胞胎堕落。有端政而贫贱。有丑陋而富贵。有大强下劣。有软弱登上位。有苦而长寿。
瑜伽论手记
第一卷 第二卷 金刚般若经旨赞 卷上 京西明道场沙门曇旷撰 夫实际无言。必即言以辨实。真宗匪相。要假相以显真。言即实故。虽说而无说。相即真故。现形而无形。无说而说。何言说而不尽。无相之相。何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究竟大悲经卷第二 三 四 究竟大悲经 第二卷 其地大何以然者□□□□□□□□□□□□□□□是病本云何如是解脱用 佛告无碍菩萨摩訶萨曰。世间大地荷负四种重担。一者诸山。
第一卷第二卷 御注金刚般若波逻蜜经宣演卷上 敕随驾讲论沙门道氤集 稽首善逝大仙雄智断慈悲眾德备 演说金刚清净句理深功妙福难思 稽首□时能发请具寿观空善现尊 补处极喜与明增开释此教诸
天台分门图 天台分门图就此之中略分有二初释□□□后□□□□初辩教起可由分二初通明诸经分三一满本愿故二酬请至故三赴根元故分三第一翻名解释第二辨其体相分四一世界悉檀二各各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五识身相应地等前十二地同卷 最胜子菩萨。将释此论先立三门之义方释论正文。言三门义者。一归敬等门。有六行颂分為五门。一归敬三尊。谓初一颂。二叹说门。谓次一
新菩萨经 率□□□□□□□大小念百万口。阿弥陀佛五百身中不入□□菩萨说今[(乖-北+(刀*刀)) 干]八[匚@出]九[匚@出]太山崩须九万亿□亦须九千亿牛。第一患死。第二卒死。第三產坐死。第四不持斋死。第五
新菩萨经 贾耽颁下诸州眾生。每日念阿弥陀佛一千口。断恶行善。今年大热无人收苅。有数种病死。第一虐病死。第二天行病死。第三卒死。第四肿病死。第五產坐死。第六患腹死。第七血痈死。第八风黄病死。第
无常三启经 □□□□□□□修者咸到无為岸 法云法雨润群生能除热恼蠲眾病 难化之徒使调顺随机引导非强力 稽首归依真圣眾八辈上人能离染 金刚智杵破邪山永断无始相缠缚 始从鹿苑至双林随佛
释家观化还愚经 昔舍卫国有一贫家。夫妇慳恶不信道德。佛愍其愚现為沙门。诣门分卫。时夫不在。其妇骂詈无有道理。沙门语曰。吾為道士。乞丐自活。不恶骂詈。唯望一食耳。主人妇曰。若汝立死食尚叵得。况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