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师
  • 如何把佛法理论和实践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如何把佛法理论和实践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请师父慈悲开示。 智海法师答:佛法理论很有作用,首先是我们在听经闻法过程中把文字搞懂,把理论学会。学会之后就是反复思维道理,思维抉择好之后,才能落实到我们行为上。通过闻思修能够把佛

  • 打坐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算不算禅修呢?

    智海法师答:也算,念佛禅嘛。从禅的字表意思来看,就是一心不乱的修行。我们打坐念佛也是一心不乱,也算禅修。最初,禅修就是静虑、思维修,乃至像祖师禅,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要求我们起疑情。念佛,是要求我们起信心。禅修就是专心一致地修持。

  • 作为皈依三宝的佛子,应该发愿好好闻思修行佛法,

    这个现象很普遍,我们这个居士不知道怎么学习,在寺庙里面也不听招呼,哪个师父和他关系好,就去帮助化缘

  • 打坐的时候为什么有时总是静不下心来,有什么方法可以对治?腿很痛了是不是可以换一下

    智海法师答:打坐以静心为方便,但是一下子静不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浪涛汹涌的大江大海,一下子要让它静下来,不太可能,有个过程。而我们往昔时恶业,有多少呢?不知道。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纷乱的心,可以说是多生累劫成就的。我们今天打坐,也许方

  • 师父曾讲菩提道次第时,有讲到五明,哪五明?怎么善用?

    智海法师答: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利益众生,当然要学技巧。利益众生要学习。内明就是佛法,明心见性,在我们身上产生觉悟智慧。有了智慧之后,我们痛苦,才知道是烦恼造业;烦恼造业,才产生痛苦。我们有明觉智慧之后,我们知道苦集灭道因果法理,

  • 利用平时做事时思维打坐,可以吗

    智海法师答:做事时思维,难免打自己闲岔。而且,思维强度难免打折扣。所以,我们全身心放下,全身心投入,思维力度会更深、更广。

  • 佛法里的忍辱是无条件的吗?具体应该怎么做?

    智海法师答:佛法里的忍辱还是看自己的境界了,就是我们的境界在哪一个层次,就有相应的忍辱的方法。如果你不具有忍辱的能力,我们鼓励你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好好地忍。超出你的忍耐范围了,就可以适当规避一下。我们忍不起还躲不起吗?躲他一躲,应该说这种环境不存

  • 在修忍辱的时候心里会更加痛苦,哪里错了?

    智海法师答:如果我们感到痛苦,是自然的。否则,就不叫忍辱,叫做忍乐了。这说明我们的智慧还不够,这叫生忍,活生生忍下去。到最后,有智慧,法忍,到理性上的提升。我们现在认识到侮辱对我们的伤害,还没有认识到这就是我们曾伤害别人,尽管痛苦,就是在偿还业债。 如

  • 法供养与法布施的不同?财物供养三宝算法供养?

    智海法师答:法供养和法布施,前面都是法,供养与布施的区别,主要在于针对的对象不同而形成。一般来说,布施是针对于下面,供养是针对于上面。比如,我们如法听闻,就是对三宝进行法供养,不能说对三宝进行法布施。对师长、父母这些恩田、敬田都说供养。我们对于一般

  • 无能为力放生市场上这么多众生,怎样才是行殊胜的十善业呢?

    智海法师答:一个方面是力所能及,在现实上我们每个人力量都非常有限,让我们全身心放生,也许还有这样那样障碍,我们所放生呢,毕竟在所有众生中只是少量。我们在做具体放生时,放生的虽然是少量,但是,我们发心不是少量,而是尊重所有众生生命,在我力所能及范围内,

  • 经济一般,初一十五放生,但买时有东西价钱贵,矛盾,怎么办

    智海法师答:我觉得你可以帮这些当作放生修学的增上缘,不要当作对自己放生时能力的不自信,从中增长了负面心理就不太好了。 怎么样把环境当作增上缘呢?首先,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福德,否则,想做事情,能力也不够,这个时间,我们对自己就没有充分的自信。于是,在我

  • 出家现个僧相,持戒犯戒都有功德?假出家人索取钱财,功德大还是

    智海法师答: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方面是强调出家难能可贵,为了鼓励出家,为了鼓励放下,说出家功德很大。从这个角度,不管他持戒犯戒,能够出家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样,你看不起一般出家人,人家放下出家了,你能出家吗? 那么出家受了戒以后呢,它还有一个详细

上一页 1.. 7 8 9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