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
  • 第一册 下编

    下编 坛经附录 一── 一 大师往曹(1)溪山,韶、广二州行化,四十余年。若论门人,僧之与俗,三五千人说不

  • 第八章 九分教与十二分教

      第八章 九分教与十二分教  第一节 总说  关于「经藏」成立的研究,近代有「九分教」(「十二分教」)与「四阿含」先后的异说,现在先从「九分教」与「十二分教」的成立说起。在部派不同的传说中,或作「

  • 第八章

      第八章 宗教意识之新适应  第一节 佛菩萨的仰信  第一项 十方佛菩萨的出现  大乘佛法的兴起,与十方现在的多佛多菩萨,是不可分的。起初,由于释尊的入灭,佛弟子出于崇信怀念的心情,传出有关释尊

  • 佛在人间 九

      九、佛教的财富观  ──讲于岷里拉信愿寺──  一 叙起  我们信佛学佛,是要依法而行,这在昨天曾经说到。如人间的财富问题,佛法怎样指示我们,也是佛弟子迫切需要知道的。财富,包括一切动产不动产

  • 九、真谛三藏所传的阿摩罗识

      九、论真谛三藏所传的阿摩罗识  一 九识品与九识章  梁陈之间,真谛三藏来中国,译传无着、世亲的唯识学,以『摄大乘论』为宗本,所以称为摄论宗。真谛传来的,与唐玄奘的唯识宗,同出一系,而多有不同

  • 第九章 中印之法难

    第九章 中印之法难 第一节 教难之概况及其由来 迦王之世,佛教一跃而为印度之国教,远及异域,炳耀其悲智之荣光。然诸行无常,迦王殁,不五十年而教难起;自尔以来,佛教退为印度文明之波涛,不复为主流矣!迦王殁后,其子达摩婆陀那立。依耆那教徒所传,王尝于五印度广

  • 第九章 瑜伽中观之对抗与合流

      第九章 瑜伽 中观之对抗与合流  第一节 瑜伽与中观论师  西元四五五年,鸠摩罗笈多Kuma^ragupta王去世,笈多王朝也走向衰落。由于从北方来的白匈奴──!2嫢哒Hephtalites,不断侵入,丧失了西北印度,

  • 第九章 诸宗抗互与南宗统一

    第九章 诸宗抗互与南宗统一 第一节 牛头禅的蜕变 从慧能去世(七一三)到会昌法难(八四五),禅法大大的兴盛,形成了诸宗竞化的局面。禅者虽是重传承的,但在时、地、人的特殊情形下,自然的分化对立,并相抗相毁。在对立又不断的接触中,又互相融摄。对立,融摄,在诸

  • 第二册 绪言

    [P1] 绪言 方便之道 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S a^kyamuni,以下简称释迦佛或释尊)诞生于中印度。出家,修行,在菩提伽耶Buddhagaya^成佛。成佛后,四十五(或作九)年间,游行于恒河Gan%ga^两岸,为大众说法,佛(的)法才流行于人间。佛法是世界性的,本没有种族与国

  • 第九章 原始集成之相应教

      第九章 原始集成之相应教  第一节 杂阿含经的整理  第一项 相应教的三部分  第一章第三节中,曾经说到:圣典的结集,有原始结集,与不断的再结集。再结集──共同审定是否佛法,是以原始结集的经律

  • 第九章

      第九章 大乘经之序曲  第一节 部派佛教所传  第一项 本生?甚希有法?譬喻?因缘?方广  从佛法到大乘佛法,从声闻三藏到大乘藏,在演进过程中,有些中介性质的圣典。这些圣典,有的属于部派佛教,却流

  • 佛在人间 十

      十、佛教的知识观  今天讲说的,为「佛教对于知识的态度」。这问题,有关于佛教修行的方法论,及佛教徒对现世间的知识文明是取什么态度。  知识究竟是好是坏?佛教徒依于佛法,应有一个公正的估价。时代

上一页 1.. 13 14 15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