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
  • 第十章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第十章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第一节 王朝之变迁 佛元二百零四年,中印法难起,佛教为南北之分化。三百六十年,安达罗王朝入主中印,与北方贵霜王朝并峙;迄笈多王朝兴而复归于统一。自南北独立、并立以至统一,凡五世纪之久,可称为南北朝时代。初,南印德干高原之达罗

  • 第十章 「秘密大乘佛法」

      第十章 「秘密大乘佛法」  第一节 「秘密大乘」的时地因缘  在「大乘佛法」(及部派佛法)流行中,秘密化的佛法,潜滋暗长,终于成为「秘密大乘佛法」,广大流行,为印度后期佛教的主流。发展,应有适宜

  • 第二册 上编 第一章

    上编 「佛法」 第一章 中道正法 第一节 佛法甚深 释尊修证而得究竟解脱的,名为法dharma。佛是正法的圆满体证者,教法由佛而传出,所以名为佛法。佛法出现于印度,与印度的(及一切)神教,有根本的不同处,是一般人所不容易信受契入的,所以说佛法甚深。说佛法甚深,

  • 第十章 四部阿含

      第十章 四部阿含  第一节 相应(杂)阿含  原始佛教的契经,四部阿含──「相应」、「中」、「长」、「增一」,是部派所公认的。其中,汉译称为「杂阿含」的,据『根有律杂事』,名为「相应阿笈摩」Sam%

  • 第十章

      第十章 般若波罗蜜法门  第一节 般若经的部类  第一项 般若经部类的次第集成  般若波罗蜜prajn~a^pa^ramita^(1),为六波罗蜜──六度之一。在菩萨修学的菩提道中,般若波罗蜜有主导的地位,所以般若

  • 佛在人间 十一

      十一、佛教的战斗观  世间是不息的生命洪流:个体生命的保持,种族生命的嗣续,无限生命的渴望,这生命洪流的奔放,就是世间的一切又实相。一切众生,众生中的人类,充满了喜乐自由生存的热情,它有内我的

  • 十一、阿陀那与末那

      十一、阿陀那与末那  菩提流支与真谛,并以阿陀那为第七识。玄奘师资始辞而辟之,谓第七但可名末那,阿陀那为第八本识异名,是执持非执着也。以余观之,此实学说之歧异,不关义理之臧否。若论无着学,则真

  • 第十一章 大乘佛教导源

    第十一章 大乘佛教导源 第一节 思想之根柢、启发与完成 大乘者,立成佛之大愿,行悲智兼济之行,以成佛为终极者也。修菩萨行而后成佛,佛弟子无否认者。然以菩萨行为大乘,抑声闻行为小乘,于「阿含」、「毗尼」外,别有多量之大乘经,则有「大乘非佛说」之诤焉!平心

  • 第二册 上编 第二章

    第二章 方便道之施设 第一节 四不坏净(四证净) 中道──八支圣道的修行,是以正见samyag-dr!s!t!i为先导的。从众生身心自体去观察,通达缘起prati^tya-samutpa^da:「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而苦蕴集;「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而苦蕴灭。苦蕴集是生死流转,苦

  • 第十一章 小部与杂藏

      第十一章 小部与杂藏  第一节 总说  第一项 各部杂藏的部类  铜鍱部Ta^mras a^t!i^ya的「经藏」,在「长」、「中」、「相应」、「增支」外,有「小部」,总称为「五部」。『善见律毗婆沙』说:「除

  •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净土与念佛法门  第一节 东西二大净土  第一项 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大乘佛法的兴起,与净土念佛法门,有密切的关系。原则的说,大乘是不离念佛与往生净土的。在初期大乘佛法兴起声中,西方

  • 佛在人间 十二

      十二、一般道德与佛化道德  道德,不独是佛法所有的。世界的各宗教,各民族,各时代,都有他的道德,不过佛教的道德观,在一般共通的基础上,更有他独到的特质而已。所以,现在想从一般的道德,说到佛化的

上一页 1.. 14 15 16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