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空法师
  • 無常是常

    無常是常 依空法师 後汉郑玄解释《易经》时,认为「易」有三义:简单、变易、不易。从後二义来看:世间永恒不变的道理就是不断地变化,变即不变,不变即变。佛教的基本教理「三法

  • 宗教融合 和谐发展——依空法师答记者问

    宗教融合 和谐发展——依空法师答记者问 依空法师:闭幕式是要展现“和谐”。把“和谐”扩大了就是“和平”。佛教是个众生平等的宗教。眼睛、耳朵、鼻子不能打架,应该各司其位,共同合作,我们应该返回到这个观念理念里面,让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同宗存异

  • 弥勒净土的人间佛教性格探微

    弥勒净土的人间佛教性格探微 依空法师 一、佛教经典中的弥勒形象 弥勒信仰早在印度佛教时代便已兴起,大乘佛教经典提及弥勒菩萨更不在少数。《增一阿含经》卷十九记载,释迦牟尼佛曾经教导弥勒菩萨实践四法本:(1)惠施平均,不选择人。(2)欢喜惠施,不生着想。(3)

  • 佛教要发展 需要两序大众共同努力

    佛教要发展 需要两序大众共同努力 记者:据我所知,台湾的佛教徒大多会积极做义工,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依空法师:在佛教界四个菩萨里面,只有地藏菩萨像出家人的样子,其他什么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是各位居士的榜样。其实,一个佛教团要

  • 运用现代传播方法 让佛法走入人间

    运用现代传播方法 让佛法走入人间 依空法师 《论语·卫灵公》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普贤十大愿之一“请转*轮”愿,太史公司马迁忍辱含垢完成《史记》,其心愿除了要“藏诸名山”,更要“传之其人”,凡此种种皆显示伟大的思想,要靠优秀的人才、善巧的方便将

  • 钟声里的禅趣

    钟声里的禅趣 依空法师 太虚大师当年闭关于普陀山,夜闻暮钟止静,证入禅定,出定时只觉晨钟泠然响于耳畔,一夕仿佛刹那,坐断时空... 自从唐诗人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一记钟声打破千古寂寥之

  • 佛教因缘观的人生智慧

    佛教因缘观的人生智慧 依空法师 我们都知道,佛陀因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菩提树下所悟也不过一个缘字。各位不论是学显教还是密教,佛教还是道教,都脱离不了一个缘字。那么跟我们息息相关的有那些缘呢?首先是跟父母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是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并

  • 在微细的爱里

    在微细的爱里 依空法师 有一个商人出外经商贸易,三年来都不曾返家探望娇妻,几年的辛勤经营,攒了小小的一笔积蓄。眼看年关逼近,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于是决定赶回家中与妻子团聚。 商人心想:“三年来我都没有回家,妻子一定非常思念我,我应该备办一份奇特的礼物

  • 心中的警报系统

    心中的警报系统 现代人房屋、轿车都依靠警报器,制造很多噪音,但心中的警报系统却不灵敏,贪心的贼怒气的贼无明的贼跑进来了,自我警觉力觉察力要多培养。对治心的方法有贪婪心以喜舍对治,但不要勉强,瞋恨心以慈悲观对治,淫欲心以不净观对治,愚痴心以般若〈空〉

  • 应该让佛法的传播有声有色

      应该让佛法的传播有声有色——依空法师访谈  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期间,本站记者又单独就佛法的弘扬等问题采访了依空法师,内容如下:  记者:您觉得在当今社会怎样才能更好地弘扬佛法?  依空法师:

  • 人间巧喻

    人间巧喻

  • 人间巧喻 水月身心 序

    水月身心 十年生死,恍如烟尘。谁也没有想到当年送旧会上引吭清歌的女子,今日已成袈裟披肩的佛门龙象。 依空法师的前半生,像一则因缘传奇。 她念中兴大学中文系时,是文学院长李老(涤生)的嫡传高足,当时系里极少有人能入李老法眼,她偏能登堂入室,亲承教诲,以全级第一名毕业。李

上一页 1 2 3 4 ..8 下一页8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